编者按:近期,光明网科普频道联合“达医晓护”医学传播智库推出“冬季呼吸道疾病系列科普解读”专题,邀请医学专家围绕呼吸道疾病的成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科普解读,敬请关注。
文章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 徐灵敏 赵青
科学审核: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沈健
近期,儿科患儿数量居高不下,不少家长和孩子们正在与呼吸道疾病作斗争。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原体轮番袭击,让儿童健康面临严峻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保护儿童健康,家庭成为首要防线。这些疾病虽然病原体不同,但临床表现相似,都以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为主。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这些病原体的侵袭。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其特点为无细胞壁、可独立存活。它是已知的可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容易侵袭感染肺部导致肺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包括: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起病缓慢,中毒症状轻。常有发热、刺激性咳嗽等表现。肺部体征与刺激性咳嗽和发热均不一致,胸部X线影像表现多样。与肺炎支原体不同,甲流和乙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甲流和乙流的临床表现相似,都以突然发热、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并发喉炎、急性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心肌病、脑病、脑炎、肌炎等病症。由于流感病毒的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因此常在人群中引起暴发流行。
面对这些呼吸道疾病的侵袭,家庭成为保护儿童健康的首要防线。徐灵敏医生强调,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时间关闭门窗。这样可以降低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减少感染机会。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教育孩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病原体通过飞沫传播。
此外,要加强营养和锻炼。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最后,要及时接种疫苗。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家长要按照医生的建议为孩子接种流感疫苗。同时,对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疫苗也要及时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
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家长不要恐慌,可以用“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六就医”这六步流程来居家观察评估儿童病情变化。首先要放松心情,微笑着与患儿沟通交流;其次要观察孩子的表情是否痛苦、皮肤黏膜颜色是否有变化等;然后要逗逗孩子、陪孩子玩耍、观察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情况;最后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
发热咳嗽超过3天不好转,上述“一笑二看三逗四玩五吃”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都必须立即就医看儿科医生。就医后要遵医嘱,如果初诊医生认为需要转诊或转院,要把初诊的记录和检查化验资料带好,以便于再诊医生了解病情变化,有助于尽快明确诊断和治疗。
针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有效的药物是作用于细胞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等。肺炎支原体对作用于细胞壁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固有耐药。如果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8周岁以上儿童可使用四环素类药物;8周岁以以下儿童,如果确定是阿奇霉素等耐药菌感染,除了四环素类药物,还可以考虑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例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但18周岁以下儿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属超说明书用药,需充分评估利弊,并取得家长知情同意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