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事物的崛起与发展,“流言”也顺势而生。
您是否也听说过一些关于汽车的“流言”却不知真伪。
汽车“流言”粉碎机将为您一一破解“流言”背后的真相,接下来请一起走进本期内容。
01-车载激光雷达会对眼睛造成不可逆伤
流言:对着车载激光雷达录像导致手机摄像头损坏,用眼睛盯着看的话会导致失明。
真相:以上说法系谣言!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迭代,激光雷达在量产新能源电动车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使用智能手机拍摄正常工况下的激光雷达,可能会导致手机CMOS(图像传感器)发生不可逆损坏造成经济损失。在实际应用中,量产车型上所配备的激光雷达需使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GB 7247.1]的安全设备,即“通过控制激光器波长,使光束对眼睛和皮肤没有直接伤害的激光产品”。为防止生意外发及伤害事故,还是应当避免近距离长时间直视通电状态下的激光雷达。车载智能辅助设备的加入让汽车变得更加“聪明”和安全,使用者也需要了解这些新鲜事物可能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所以,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激光雷达根据国家标准要求不会对人的视网膜造成伤害,为防止意外发生应避免近距离直视激光雷达。
02-狗尿会腐蚀汽车轮毂和轮胎,甚至导致车胎爆炸
流言:很多车主或许都有这样的烦恼,邻居家的狗狗热衷于“圈地运动”,将自己的爱车定为它的“势力范围”,这可了得,尿液会腐蚀车轮,万一发生爆胎可是要威胁到我的安全啊!没办法,放块板吧。
真相:以上说法系谣言!狗尿的主要划分成分包括含氮物质,其他有机物及电解质等。其中,含氮物质主要是尿素,也就是蛋白质代谢的主要产物,大部分哺乳动物尿液中均会存在;还有尿酸,是嘌呤类化合物的代谢终产物,在摄入大量含核蛋白食物,或是体内细胞大量分解,尿液中的尿酸含量就会增加;另外还有一些肌酸和肌酐、氨基酸与氮。其他有机物主要包括马尿酸、结合的葡萄糖醛酸、乳酸、β—羟丁酸、草酸和含硫的化合物等,电解质主要是尿中的无机盐类主要是Cl-、Na+、K+和磷酸盐等。总体说来,狗尿的PH值在5.4-8.4之间,呈弱酸性,和人类尿液的PH值比较接近,其中90%以上都是水,3%-5%的尿素可以说是主要成分了,其他还有磷、钾、钠、氯、葡萄糖、淀粉酶。也就是说,狗尿没有很强的酸碱性,更没有很强的腐蚀能力,对于汽车金属轮毂的腐蚀性远不及酸雨,甚至不会和橡胶轮胎发生化学反应,更遑论导致爆胎了。不过还是建议各位饲主可以文明饲养,毕竟车主每每看到自家爱车上的“印记”,心里总归是不好受的。
03-雨雾天来袭,行车开双闪灯会更安全
流言:大部分人认为,双闪灯颜色鲜艳,并且一闪一闪可以提醒周围行人和车辆,因此认为雨雾天气下开双闪灯比开雾灯更显眼,更安全。
真相:以上说法系谣言!在雨雾天气下行车,雾灯的穿透能力是最强的,要优于双闪灯。因为在雨雾天气下,能见度很低,这就需要很强的光源,尽可能向前方和后方散射成面积较大的光束,使驾驶员看得清目标。黄色光的散射强度是红色光散射强度的5倍,辨识度极高、穿透力很强。而双闪灯是一种应急灯,通常在发生汽车发生故障需要靠边停放的时候才开启。根据期刊《科学技术与工程》中《雨雾天气下不同灯光穿透效果对行车安全的试验研究》的研究发现:“雨雾状态下,雾灯、双闪警示灯、尾灯和不开启灯光4种状态下的车辆能见度平均值分别为171.6m、158.1m、137.6m和124.8m。”由此可见,只开双闪警示灯的穿透效果要比雾灯差。另外,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一条规定:“当雨雾天能见度小于200米时,机动车应当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能见度小于1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当雨雾天能见度小于200米时,行车时开启雾灯会更加安全;当雨雾天能见度小于100米时,雾灯和闪光灯需同时开启。”
04-原地热车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流言:很多人提到冬季原地热车都需要几分钟甚至是更长时间才可以正常行驶。
真相:以上说法系谣言!原地热车这个说法最早是从20多年前,大部分汽车都采用化油器发动机,在达到工作温度之前燃油雾化效果不好,如果勉强行驶可能会造成熄火、怠速不稳等情况,所以必须等发动机达到工作温度以后才可以正常行驶。可是我们现在的车型大多都是采用喷油嘴设计,通过电脑控制的喷油可达到更好、更加精准的效果,基本在启动后只需要很短的时间车辆就可以行驶了。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着车之后只需要停留10秒-30秒左右就可以正常行驶,这个等待时间正好可以系好安全带,调整好座椅和反光镜位置。原地热车时间过长不仅跟堵车等待一样会增加油耗,而且还会因发动机不充分燃烧导致积碳增加。我们可以让车辆行驶起来后低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提速,这期间控制好发动机转速控制在2000转/分以内,这样就是正确的热车方式了。
本期汽车“流言”粉碎机有没有帮您破解一些以前不知真假的“流言”呢?大家心里还有哪些希望求证的流言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让我们一起寻求科学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