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了一年,不少人感觉身体乏力、精神倦怠,可能是身体在提醒自己脏腑功能不够强了,或是劳累、生病之后还没恢复状态,不妨通过中医药膳、艾灸、推拿、足浴等多种方法,让身体恢复活力,准备迎接新春。
身体虚弱:****中药粳米搭配煮粥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主任中药师曾荣香表示,脾胃虚弱会让人产生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不适,采用粳米搭配各种药材煮粥食疗是一种不错的调养选择。在古代,粳米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粳米比较粗短,煮的粥饭比较绵软,常见的东北米、珍珠米、江苏圆米都属于粳米的范畴。粳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倦怠乏力等情况,与山药、白术等搭配使用,能进一步增强健脾胃的效果。此外,粳米还能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对热病伤津、烦热口渴等有很好的帮助。**红枣枸杞粳米粥:**将红枣、枸杞子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再加入粳米一同煮粥。此粥具有滋补强壮、调理身体虚弱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人群食用。**黑芝麻粳米粥:**取粳米50克洗净,加水熬粥至半熟,加入炒熟研末的黑芝麻25克,一同煮至粥成,每日早、晚餐食用,有补益肝肾、滋养五脏的作用,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的功效。在煮粳米粥时加入葛根,有助解肌发表、升阳止泻,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腹泻等症;若加入莲子,能够清心安神、养阴润燥,适合失眠多梦、心烦口渴的人群。
健康时报图
气虚体质:****中医调理培补元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唐瑾秋表示,在总是感觉疲倦乏力的人群中,往往大多与气虚体质有关,平时气短懒语、疲乏、精神不振、舌体胖有齿痕,易患感冒、疲劳综合征等,不妨用中医方法进行调理。**穴位保健:**可选择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神阙(肚脐中)、气海(脐中下1.5寸)、关元(脐中下3寸)等穴位,点燃艾条进行艾灸,能够起到培补元气、补气健脾的作用,也可用按摩的方法来调理。其中,气海为“生气之海”,是特效穴,可以用按、捏、平拍等方法按摩此穴,可以起到补气助阳的效果。**药膳调理:**材料准备党参10克、黄芪10克、当归10克、大枣2枚、乌鸡80克、瘦肉50克、生姜3~4小片,制作一道参芪归枣炖乌鸡,既能益气补血,又能行血安神,适合元气不足、调养康复等人群,有助改善倦怠乏力、气短、自汗、心悸,失眠多梦等症。同时,气虚体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适度锻炼,但应选择较为柔缓的锻炼方式,如气功(可练六字诀中的“吹”字功)、八段锦、慢跑、散步等,不宜进行强体力运动,以免加重气虚。
慢性疲劳:****手法推拿强化功能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一科李钦才表示,不少人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困扰,出现疲劳、低热(或自觉发热)、咽喉痛、肌痛、关节痛、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抑郁等不适,除了调节生活和心情,还可以采用中医方法。**推拿丹田+肾俞+涌泉:**将双手搓热,用右手中间三指在脐下3寸(丹田)处旋转推拿50~60次;用手掌上下来回推拿肾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50~60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用手掌擦对侧足部的涌泉穴(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30~50次。通过手法推拿,可以调畅脏腑气机,强化内脏功能。**杜仲羊肾粥:**准备羊腰子2个,杜仲15克,食盐、姜、葱、料酒各适量,加适量清水,熬成稀粥,每日一剂,分两次服食,能够起到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熟地山药粥:**准备熟地黄15克、山药30克、茴香9克、茯苓18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将药材煎煮取汁,再加入粳米一起煮成稀饭,酌加糖调味,每日早晚分服,具有滋肾、健脾等功效,有助于缓解疲劳感。**中药足浴:**取当归9克、白术12克、茯苓9克、熟地黄9克、川芎6克、巴戟天9克、生姜3片、艾叶9克,加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泡脚,每日一次,足浴水超过脚踝上3寸,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度,不宜出汗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