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桃李满天下的中国电机工程专家——钟兆琳先生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原创
该账号用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开展科普传播
收藏

导语: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工作者奋斗热情,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普部制作推出“电力之光”科学家精神系列有声微信,积极提升传播效能,通过回顾老一辈电力科学家生平事迹,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坚持守正创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钟兆琳先生是我国著名电机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创始人之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终身荣誉会员。

钟兆琳先生是最早讲授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概念性最强并最难理解的《电机学》的中国教授,又是中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与电动机的研制者,为中国的电机事业服务60余年,无论是在上海的交通大学,还是在西迁后的西安交通大学,钟兆琳先生始终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天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电机学、电机工程和信息工程方面的人才。由于钟兆琳先生学术、实践双出众,因而被誉为“中国电机之父”。

1901年8月23日,钟兆琳出生于浙江德清市新市镇。钟兆琳的父亲钟养圣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过辛亥革命,也和邵力子先生一起到过祖国大西北,是一位见多识广、具有民主思想的读书人。1908年,钟兆琳开始在新市镇仙潭小学读书。此时,正是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时期。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钟兆琳在小学时就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语、算术都是佼佼者。1914年,年仅13岁的钟兆琳便进入上海著名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附属中学读书。那时学校搬用了西方的教育方法,所以钟兆琳在4 年的中学阶段,受到了近乎现代的教育,这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8年,钟兆琳由附中升入南洋公学电机科。1923年,钟兆琳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因他各科成绩居电机工程系的前5名,故获得了“老山德培奖学金”。

大学毕业后,他到上海沪江大学当了1年数学教师,便于1924年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电机工程研究生院留学深造。

康奈尔大学电机研究生院当时由著名教授卡拉比托夫主持。卡拉比托夫在众多的学生中间发现了钟兆琳非凡的数学才能,数学考试几乎总是第一名。1926 年春,钟兆琳获得康奈尔大学“电机工程硕士”学位。经导师卡拉比托夫推荐,他到美国西屋电气制造公司当了工程师。

1927年,交通大学电机科科长张廷金向钟兆琳发出邀请,热切希望他回国到交通大学电机科任教。当时正值钟兆琳在美国事业鹏举,生活优裕之时,激荡的爱国之心使他毅然扔下在美国的一切,立即决定回国。钟兆琳很尊敬他的导师,将回国从教一事写信告诉了导师。导师支持他的正确选择,并在复信中说:“You are a teacher by nature(你是一位天生的教师)”。这句话一直被钟兆琳先生视为至宝。

钟兆琳先生20世纪30年代的留影

一生钟爱教育事业的天才教育家

钟兆琳先生回到祖国后,担任交通大学电机科教授,主讲机械工程系的《电机工程》课程,同时主持电机系的电机实验及其课程。他是第一位讲授当时被认为世界上最先进、概念性极强并最难理解的课程之一《电机学》的中国教授。

在当时,像钟先生这样出类拔萃的名教授很少,所以他还兼任浙江大学教授,每周去杭州一次,主讲《交流电机》课程。

钟先生讲授《交流电机》和《电机实验指导》课程的教材、讲义、实验指导书、补充教材等均由他用英文编著而成。这些教案他都娴熟于胸,上课时几乎不用讲稿。钟先生讲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概念清晰,重点突出。他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特别是较难理解的概念,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而详细地讲解。在20世纪50 年代,《电机学》中的一些概念很难懂,比如主磁通与漏磁通,经他一讲解,同学们就能豁然开朗,一清二楚。

钟先生坚持的“好实践、恶空谈”,理论联系实际,成为他独特的教学思想。其学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几十年后还赞扬钟先生和另一位交大教授陈石英“都非常重视理论根底”,使他后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州理工学院(CIT)学习及工作时也都用“理”去解决“工”中出现的新问题,钟先生的教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受用了一辈子。

中国电机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中国基本上没有搞电机的人才,一些微弱工业用电机,连技术人员都来自西方国家。以后随着一批又一批中国学子由学校走上民族工业企业,中国才开始有自己的电机工业。钟先生不仅以其出众的教学才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而且身体力行,将教学与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为民族电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32年初,钟先生被聘请为华生电扇厂兼职工程师。1933年,他说服华生电扇厂买下南翔电灯厂,并介绍其助教褚应璜进厂工作,和他一起设计制造交流发电机,再由新中动力机器厂制造柴油机与其配套,组成一个发电系统。中国的电机工业从此真正开始。

1934年初,钟先生又说服由汉口到上海来的实业家周锦水先生,与华生电扇厂合作开办华成电动机厂,而且他还带领自己的9位学生和助教进厂自行设计制造电动机,他自己担任技术指导,指导解决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关键问题,使发电机、电动机等制造业都发展起来。在钟先生的指导和参与下,中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诞生了。

爱国奋斗带头西迁

新中国成立,迎来了教育的春天,钟先生高兴万分。当交大党组织请他继续担任电机系主任时,他愉快地接受并表示:一定做得更好,为新中国培养更多的科学技术人才。

1954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作为校务委员会委员、电机系主任的钟先生对此非常赞成并积极支持。1956年搬迁时,周恩来总理曾提出:“钟兆琳先生年龄较大,身体不好,夫人又卧病在床,可以留在上海,不去西安新校。”但他表示:“上海经过许多年发展,西安无法和上海相比,正因为这样,我们要到西安办校扎根,献身于开发共和国的西部”。他踊跃报名,孤身第一批到了西安。他的表率作用,鼓舞、激励着电机系及交大的许多教师和学生,为交大的顺利西迁做出了贡献。

学校刚迁到西安时,条件十分简陋,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生活条件极为不便。年近花甲又患多种慢性病的钟先生,孤身一人,生活之艰辛可想而知。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第一个到教室给学生上课。那时学校没有实验室,整个西安也难以找到一个像样的电机厂。但作为系主任的他,事必躬亲,迎难而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他的建议下,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增添了电机制造方面的设备,建立了全国高校中第一个电机制造实验室,使西安交大电机系又成为国内基础雄厚,条件较好,规模较大,设备较完善的电机系。

钟先生一生视教书育人为天职,可是他也没有忘记建设大西北,造福于西北人民的“匹夫之责”。1963年10月,钟先生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电机学会理事会会议,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于10月10日亲切地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和大家合影留念。钟先生深受鼓舞,增添了信心和干劲。他从北京回到学校后,便带领同学在大西北实习、考察。广袤的大西北,除宁夏外,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他都一一考察过,不少电机厂都驻留过他的足迹。他动员一批又一批的西安交大毕业生留在大西北工作。

1973 年钟先生因胃出血在上海动手术,胃大部分被切除。此时又发现他还患有癌症,因而留在上海治疗。

1978 年,已是耄耋之年的钟先生,仍很关心学校的工作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又一次毅然返回了西安。钟先生懂英文、俄文,晚年又学日文和法文,英文尤其纯熟。20 世纪80 年代,他觉得毕业留校的青年教师的英语水平不高,为了提高他们在专业方面的听、说能力,他特地开设了一个班,在家中辅导。

1985年8月,钟兆琳先生在上海华东医院住院时留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钟先生一生教过多少学生恐怕很难说出准确数字。不过,交大电机系每一届学生的三、四年级课程他几乎都教过。他以其“天才教师”的魅力,引领着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奔驰,把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培养成祖国电机工程及信息工程领域的骨干和主力。其中,褚应璜、丁舜年、张煦、张钟俊、罗沛霖、吴祖垲、屠善澄、汪耕、朱英浩、唐任远等都成为共和国的院士。

钟先生百年诞辰时,年届九旬的钱学森还亲笔致函母校,表达对钟先生的师生情谊:“我是一个交通大学学生,毕业于1934 年,在那年夏日出校。钟兆琳是我的老师,我是钟老师的一个学生!……我要向钟兆琳老师100 周年诞辰表示十分敬意!”

钟先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淡泊人生,堪为模范。他穿戴简朴,几十年一贯制,身穿藏青色的人民装,头戴蓝灰色的干部帽,足蹬黑平布小圆口布鞋,破旧衣服自己缝补,乍看像一位老农。1990年3月22日,钟先生在病重之际还不忘为教育后人做点事。其遗言这样写道:“本人自从1923 年投身教育已有60余年,一生为中华民族的教育、科技与人才培养以及工业化而努力……我愿将我工资积蓄的主要部分贡献出来,建立教育基金会,奖励后学,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以遂我毕生所愿……祝祖国繁荣昌盛。”1990年4月4日,钟兆琳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他逝世后,其子女遵嘱将他积蓄的2万元工资赠予学校,西安交通大学以此设立了“钟兆琳奖学金”。

钟兆琳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一流教育家,他为中国的电机事业奋斗了一生,为民族电机制造业的开创和发展、为我国电机工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钟兆琳先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电机之父。

(选自《百年电力 星光璀璨——中国电力科学家故事选编》,有删减。)

致谢:本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钟兆琳先生的儿子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钟万劢先生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及薛萍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策划:伍晶晶

创作:闫文丽

评论
大思快跑
进士级
已阅
2024-02-25
米志萍兴和一中
贡士级
钟兆琳先生将自己的一生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今天,我们不但要看到他对祖国科教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也要看到他作为一名父亲重视家风、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
2024-03-01
平安是福wtx
大学士级
阅读
202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