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寓意,它和史前时代的恐龙有什么关联吗?2024年2月23日14:00,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与中国平安共同主办、科技日报社媒体支持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系列情景大师课”,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家徐星走进中国古动物馆,在龙年与大家一起追溯恐龙纪元的震撼与魅力,揭开史前巨兽的奥秘。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上千所项目校的师生们与广大网友共同观看了此次大师直播课,全网观看量超581万人次。
揭秘史前巨兽:恐龙的演化与分类
(徐星院士介绍恐龙演化与分类相关内容)
“恐龙为什么有的特别大,有的特别小?”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康家集乡康家集小学康永莱同学在课程中问道。徐星院士表示,这或许与当时它们的生存环境有关,庞大的身形将无惧猛兽的袭击,而小身形则会更易借助茂密的树林躲避危险,但目前科学界还没有准确的定论,有待小朋友今后继续探索。徐星院士在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时,也向大家介绍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肉食性恐龙和植食性恐龙的特点,以及我国恐龙分布的主要地区等知识。其中许氏陆丰龙,又称中国第一龙,是我国科学家在抗日战争期间被发现和研究的恐龙,它的命名以及研究背后承载了中国科学家对考古科学的执着和对国家的深厚感情。
从霸主到遗迹:解开恐龙化石的密码
(徐星院士介绍恐龙化石相关内容)
徐星院士作为小盗龙化石的发现者和命名者,向大家介绍了该化石的独特之处,它与鸟类具有相似的特征,包括全身覆盖羽毛,以及脚上长有飞羽,这使它被称为“恐龙中的双翼飞机”或“四翼恐龙”。徐星院士表示,化石作为恐龙存在过的珍贵证据,是我们更好地了解恐龙的重要依据。恐龙化石分为骨骼化石、牙齿化石、软体组织化石、恐龙蛋化石、足迹化石等等。这些不同的化石就像时间的信使,告诉人们恐龙长什么样子、吃什么、怎么生活。在传统的考古发掘基础上,如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帮助科学家们能更深入地了解恐龙的奥秘。“科学家是怎么知道恐龙的真实颜色的?” 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唐汪回民小学马迪同学的问题得到了徐院士的详细解答,目前科学家们可通过研究化石上保存的皮肤,特别是羽毛含有纳米级的黑素体结构,对一些恐龙的颜色可以获得准确的判断,而这一技术也让恐龙更真实的样貌呈现在了人类面前。来自河南省荥阳市豫龙镇第三小学六年级的王玺阳同学问道:“徐院士是否也认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呢?”徐星院士在赞同这一观点的同时,也列举了其它可能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并通过开放性的回答,鼓励同学们在未来探索出更多的答案。
(项目校学生观看直播课照片)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系列情景大师课”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足不出户,就能让乡村孩子们了解到“农业科学”“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既开阔了眼界,又激发孩子们学习科学的热情。据统计,项目受益乡村学生已超31万人次。大家可登录中国科技网、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公众号、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视频号回看精彩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