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喜欢日常走路锻炼,此前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指出“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之一”。那么每天经常走路锻炼的人,相比很少锻炼的人身体会有什么区别?那些每天走路锻炼的人,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健康时报图
那些每天走路锻炼的人,
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1. 心血管更健康了
在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流行病学、预防、生活方式和心脏代谢健康会议上公布的一项针对70岁及以上人群的研究发现,多走路与心血管事件(如冠心病、中风和心力衰竭)风险降低有关;每天多走500步,也有助于降低风险。
具体而言,与每天走不到约2000步的成年人相比,每天走超约4500步的成年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了77%。①
2. 糖尿病风险降低
2023年发表于《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指出,只要走路的步速够快,那么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降低!其中,与休闲散步(<3千米/小时)相比,非常快步行(>6.5千米/小时)与糖尿病风险降低39%相关。②
研究截图
3. 癌症风险降低了
2023年发表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11分钟(每周75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比如快走,就足以降低心血管病、脑卒中和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
尤其对于某些特定的癌症,降低风险幅度更大:头颈癌、髓系白血病、骨髓瘤和贲门癌的风险可降低14%~26%;肺癌、肝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可降低3%~11%。③
4. 把血压降下来了
2021年刊发在《临床高血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快走坚持3个月后,大部分人的血压下降了2~3毫米汞柱左右。对于高血压患者,每天快走4000~8000步对于降低高血压可达到理想效果。④
5. 人的状态更年轻
2022年发表在《自然》子刊《通讯生物学》上的一项基于超过40万成年人的遗传数据分析发现:步行速度越快,人越年轻。保持快走的人,估计到中年时的生物学年龄要年轻16岁。⑤
健康时报图
记住,这样走路效果加倍!
北京小汤山医院健康干预部主任胡坤2020年在京医通微信公众号刊文分享了以下几种科学走路法,可以对身体各个部位起到锻炼作用,更有益健康。⑥
1. “一字步”走路——促进胃肠蠕动
左右脚轮流踩在两脚之间的中线位置,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模特走的“猫步”。
一天500步左右,再切换成其他走路方法。如此走路通过腰部肌肉用力可一定程度上促进胃肠蠕动,防治便秘。
2. 试试“倒着走”——缓解腰酸背痛
找平地、路人比较少的安全地点慢慢地倒着走。每天可以正着、倒着交替走半小时左右。倒着走可起到锻炼腰部和背部肌肉的作用,可以缓解较轻度的腰酸背痛。
但是,老年人腿脚不好就尽量不要倒着走了
3. 大步甩手走——舒张腰背部肌肉
走路时上身挺直,头抬高,步幅大概同手臂长度,同时前后甩臂。每次走10~15分钟为宜。舒张腰部、背部肌肉,缓解腰背疲劳防驼背。
4. 试试走跑交替——提高燃脂效率
快跑15秒然后走路45秒,交替运动。也可快跑60秒后快走3分钟,交替进行。每天走、跑交替20分钟左右。提高燃脂效率,帮助减肥。
要注意的是,此方法运动量较大,要做好热身,量力而行
5. “10点10分”走——锻炼肩颈部肌肉
双臂上举,呈表针“10点10分”的角度,抬头挺胸行走,可适当降低速度。每天200~300步左右,手臂即可放下来。有助于锻炼肩部、颈部的肌肉,可以预防颈肩疾病。
“10点10分”走姿。健康时报图
6. “三吸一呼”走——锻炼心肺功能
走路时身体挺直,每四步一个循环,前三步时吸气,第四步呼气。运动量因人而异,根据自己心肺能承受的量调整。可锻炼心肺功能。
以上几种走路方法,各有各的特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自由组合。
记住5点,日行万步不伤膝!
此外,走路的正确姿势也非常重要,如果姿势不对,走路多了反而会使膝盖受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刘强2021在其医院官网刊文介绍了一套“无痛走”的要诀。⑦
要诀1:不要外八
走路时,保持双侧脚尖朝向正前方,双脚分开的距离与骨盆距离相同。
要诀2:轻盈落地
前脚落地时,脚跟轻盈着地。
要诀3:迈开大步
走路时迈开大步,双臂甩开。
要诀4:蹬地有力
后脚离地时,做到蹬地有力。
要诀5:鞋子合适
选择合适的鞋子,比如慢跑鞋,能够缓冲走路时的地面反冲力,从而保护膝关节。应每半年检查一下自己的鞋,如果出现后跟磨损、足跟窝向某一侧塌陷、鞋底或鞋跟弹性明显降低等情况,就要更换新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