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你滑雪了吗?这两年一入冬,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滑雪场都热闹得像什刹海的冰面。不管你自己入没入坑,都会发现整个朋友圈都在滑雪,就连没见过下雪的南方朋友,也能在广州、贵州滑上雪了。
然而,不管在南方还是北方、室内还是室外滑雪场,你滑的大概率都是“假雪”。
降雪量不够,人造雪来凑
与想象中漫山遍野白雪皑皑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看到的滑雪场,大多是在光秃秃的山坡上穿插着几条白花花的人造雪道。这些雪道上的雪,并不是厚度饱满、表面丝滑的天然积雪,而是覆盖在泥土或者岩石上的一层人造雪。
光秃秃的山上,白花花的雪道|Ski Asia
人造雪比起天然雪,其实更接近冰。雪炮和雪枪等造雪机通过高压,将微小的冰球和水滴混合并雾化喷出,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凝固成雪晶。这些雪不是雪花,而是子弹状的小颗粒。
人造雪颗粒|郝建盛
起初,人造雪只是用来填补天然积雪上变秃的部分,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滑雪场开始大量使用人造雪,在不下雪的时间和地点,凭空变出雪。
目前,世界上超过60%的滑雪场都在使用造雪机,一座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大型滑雪场,可能有数百甚至上千台造雪机同时运行。这是因为,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降雪量都在明显减少。与三十年前相比,地球的冬季已经缩短了一个月。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北半球山区的降雪量就在稳定持续地下降。整个冬季的雪期缩短,降雪开始得晚、结束得早,而且越来越难以预测,融雪也变得更加频繁。
专家预测,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C,除了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的少数滑雪场,滑雪产业在未来80年内就会几乎全军覆没。作为世界顶尖的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区的积雪量可能会减少三分之一以上,40%的滑雪场将无法支撑长达100天的雪季营业,而这是滑雪场能够回本并开始盈利的最短周期。
造雪机造雪|图虫创意
越来越暖的冬季,意味着能够滑雪的时间和场地越来越少。这时,人造雪就成了滑雪产业的救星,让滑雪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天气的限制。为了增加雪量覆盖、延长营业时间,滑雪场纷纷开始使用人造雪,来弥补天然降雪的不足。然而,对于人造雪的过度依赖,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人造雪有什么问题?
消耗大量水资源
首先,人造雪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生产一平方米满足滑雪所需最小深度的雪,需要70 至 120 升水。有些滑雪场会修建蓄水池,或是回收融化后的雪水,循环利用。但更多滑雪场会直接从周边的湖泊、河流或水库取水,甚至使用自来水或抽取地下水,再通过水泵和管道,将水运往山上的造雪设备。
根据2011年自然之友的调查,北京周边的滑雪场每年人造雪的用水量至少达到100万吨,相当于北京市8300个家庭一年的用水量总和。而在遍布滑雪场的阿尔卑斯地区,人造雪每年消耗的水量,就等于当地150 万人的用水量。如今,法国阿尔卑斯山区有三分之一的滑雪场面临着饮用水短缺,滑雪产业与当地居民的用水需求之间产生了竞争,直接影响周边社区的环境和生计。
多台造雪机同时运转,才能制造足够的雪|Alta Ski Area
惊人的能耗和碳排放
造雪设备的长时间运行,还伴随着惊人的能耗与碳排放。一些世界领先的滑雪场已经开始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但是国内的多数滑雪场还在使用煤炭等化石能源,为造雪设备供电。
据估算,沈阳周边的5家户外滑雪场,在一个雪季内为造雪发电消耗的煤炭量约为115吨,相当于增加了287吨的碳排放。而一年四季均可开放的室内滑雪场馆,更是完全依赖于用电量巨大的造雪设备和制冷技术。
人造雪会消耗大量能源|图虫创意
造雪机通常在-8°C的温度和40%的空气湿度下,才能高效运转。而在温度或湿度不合适的地区,人造雪的制造成本就更为高昂。
以我国最靠南的桂林天湖滑雪场为例,桂林的冬季气温没那么低,湿度又爆表,导致人造雪一喷出来就会化成水。滑雪场在开业前,需要让三台制冰机组连续工作20天,每天用于造雪的电费就高达3万元。而在北方,同样的雪道只需要三四天就能造出足量的雪。营业期间,造雪机也必须昼夜不间断地工作,才能维持日常消耗掉的雪量。
广州融创雪世界的室内滑雪场,造雪和制冷成本高昂|羊城攻略
对野生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
如果要在高于零度的环境里造雪,就必须在水中混入成核剂,使水冻结成雪晶,这种成核剂对环境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
人造雪含有比天然雪更多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融化后会流入环境,改变土壤的化学成分,从而影响植被生长。随着春季气温回升,融水流下山坡,还可能将其中的化学添加剂带入山下的河流,污染水源地。
滑雪产业的环保难题
滑雪产业并不是只有人造雪的问题,滑雪场从建造之初,就已经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
大部分滑雪场都修建于森林地区,需要砍伐大量的树木来建造雪道,难免伤害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山地植被系统,也破坏山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在苏格兰的滑雪场周边,当地的野生黑琴鸡经常与缆车、电线等设施发生碰撞,导致它们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减少。阿尔卑斯地区的研究也发现,当黑琴鸡经常受到滑雪活动的干扰时,它们的压力水平会显著升高,从而对繁殖和生存造成影响。
黑琴鸡是阿尔卑斯地区的明星鸟种|Les Gets
不过,当下滑雪产业最受诟病的环境问题,还要数高排放。
人造雪在整个滑雪产业的碳排放,其实只占据了很小一部分。从场地所有设施和设备的运作,到滑雪者从各地前往滑雪场的交通、住宿,无一不伴随着高排放。例如,为了保持雪面平整、易于滑行,压雪机的长时间运转会消耗大量能源,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许多雪场开设的夜场滑雪,也需要加设大功率的照明设施;缆车、魔毯更是在营业期间不停地耗电运行,美国滑雪场一部缆车运行一个月的平均能耗,大约是3.8户美国家庭一年所需的能源。
滑雪场魔毯是一种类似于机场传送带的滑雪场传送设备,可以把在雪道下坡的游客快速的传送到雪道上坡|图虫创意
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升高、降雪减少,已经让滑雪产业的长期发展不容乐观。与此同时,滑雪场不可持续的经营方式,又在使自身面临的问题雪上加霜。降雪少了,滑雪场却越开越多。没有雪就要造雪,造雪就会耗能,耗能又会排放,形成了尚未出现最优解的恶性循环。
夜场滑雪人少又便宜,但是更费电|Elevation Alps
我们还能好好滑雪吗?
滑雪最初作为一种因地制宜的交通方式,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日益普及,成为了一项在特定的气候和地区进行的运动。然而,随着滑雪场的大规模扩张,这种原本意味着亲近自然的户外运动,却变成了需要以极高的环境成本来支撑的“奢侈运动”。可是滑雪真的很好玩,还有没有办法能继续享受滑雪的快乐,又尽量减轻对环境的负担呢?
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选择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去滑雪。
一般来说,雪季中期的降雪量是最大的,而在降雪量较小的雪季初和雪季末,更需要使用人造雪,且很多雪道可能不开放。
我国东北地区、新疆拥有数量最多的滑雪场|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
通过查询天气软件,或者根据地理位置和海拔,我们可以选择天然降雪量更高的滑雪场。我国平均降雪量最充沛的地区是东北和新疆。亚布力、长白山、将军山等等,都是全国知名、条件顶级的滑雪胜地。相比之下,北京附近的崇礼则气温较高且气候干燥。一个更简单直接的判断方法,是用肉眼观察雪道以外的山上是否有积雪,如果雪只集中在雪道上,而其他位置却是裸露的山体或植被,那么显然这个地方的雪基本都是人造的。
杭州临安大明山滑雪场,绿树与白雪形成鲜明对比|住哪网
天然雪还有一个无可替代的优点,那就是对普通人来说更好滑。
滑雪的专业竞技比赛多使用人造雪,是因为经过压平、固定的人造雪硬度大、阻力小、性状稳定,对追求速度的项目有利。但是对于业余滑雪者来说,人造雪道更滑、更硬,容易结冰,不那么容易控制雪板。由于人造雪的硬度比天然雪高4倍,摔倒后的疼痛感更强,受伤风险也更高。滑雪爱好者通常都追求新降下的天然“粉雪”,这种雪质松软有弹性,滑行起来有酷似冲浪的漂浮感,不需要太强大的腿部力量也可以驾驭。
谁不想在粉雪里尽情冲浪呢|Snowbird Ski Resort
当然,如果仍然为滑雪的环境代价感到不安,我们永远可以尝试其他好玩的户外冰雪运动。除了对装备和技能要求高一点的滑冰、雪鞋徒步、越野滑雪,打雪仗、堆雪人、滑爬犁、拉雪橇的乐趣也不会过时。这些活动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冰雪,不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环境影响也小得多。
如果你爱好滑雪,想必你也希望能够滑雪的自然条件不要消失。愿几十年后,我们还有真雪可滑。
作者:beastiebarks
编辑:黄线狭鳕、麦麦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