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2.23”重大火灾事故给出三条建议

玉龙聊消防
原创
消防设计审查与验收、消防培训、森林草原防火、防灾减灾,叙事等
收藏

一、减少火灾蔓延因素,早预警、早灭火、早逃生,有效降低人员伤亡。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建议每个家庭做到:

1、预防火灾“三清一禁”:清阳台可燃物,清走道可燃物,清疏散楼梯障碍物和可燃物,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楼道、门厅、室内停放、充电。

2、应急处置“三配一安”:家庭配置独立感烟探测器不少于2只,早预警;配备干粉灭火器不少于2具,早灭火;防毒面罩按人数配备,高层安装缓降器,并熟悉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早逃生。

二、设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检查发现缺少物业管理居民区多为老旧小区,此区多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由于老旧小区居民经济收入普遍不高,电动自行车具备的经济性、便利性,得到普遍应用。停车难、充电难,使得居民即使知道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带来的风险,因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电动自行车着火事故发生概率并未降低。建议地方政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合理规划电动自行车停放点。没有列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居民社区,由街道办事处出面统筹安排。关于设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几点建议:

1.改造前,先统计居民区有多少户使用电动车?计算出每千户使用电动自行车的数量。确认小区使用电动车数量后,还要加上20%的冗余,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2.依据统计数据设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和充电点位。有条件居民区,设置标准可参考《海南省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要求》(DB46/T526-2021)。

3.考虑电动自行车充电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建议停车场所与电池充电场所分开设置。有效避免,一辆着火就出现火烧连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充电场所与居民楼等建筑之间保持不少于6米的防火间距。停车场和充电场相邻建筑一侧设置不低于2.00h防火隔墙,如果没有防火隔墙分隔,建议防火间距不少于13米。

4.停车、充电场所应有防雨、防晒等措施。考虑到周围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充电方便,充电场所宜设置在多处自行车停放点居中地带,相互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米为好,方便居民携带电池充电。

5.当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与电池充电场所毗邻,相邻处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完全分隔。

6.充电场所的电池存放架或存放柜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做好防晒、防雨措施,金属物体要做电气安全接地。充电设备确保有限时充电、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自动断电等功能。

7.通过当地政府与供电公司沟通协调,使电动自行车充点电的电费低于居民家庭用电费,利用经济杠杆带动居民到充电场所充电的能动性。

8.设置简易自动灭火装置,例如南方温暖地区设置简易喷淋系统,北方寒冷地区设置超细干粉灭火装置。附近布置5-6KG ABC干粉灭火器不少于两处,每处不少于2具。电动自行车充电场所尽可能可毗邻室外消火栓(或处于150m保护范围内)。布置在室外的灭火器材应做好防雨、防晒措施,或放置在灭火器箱内。

9.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场所应列为小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做好定时安全巡查。有条件小区应安装监控摄像头,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10.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避免飞线充电,避免停放场所明线充电(私拉插排),避免电动车电池上楼,避免人车同屋,避免占用楼道门厅停放,避免在地下停车场停放。

11.社区制定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火灾安全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三、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标准出台,从生产、使用、报废全链条规范管理,从根源上消除隐患。

1.缺少行业标准规范市场,遍地小作坊私改电池,隐患大。

2.逐步推进,降低风险。电池由室内充电改为室外充电,再由室外充电改成集中换电。

3.参考台湾省做法,统一电池型号,合理设置集中充电站,规范充电装置。新旧电池更换不足10秒,方便快捷,安全适用,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