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是常用的中药,在历代中医典籍里出现的频率都较高,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半夏有生半夏、姜半夏、法半夏、清半夏,由于炮制的方法不同,展现出来的功效也略有差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半夏,然后介绍这几种半夏的异同。
半 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三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半夏为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厘米。块茎近球形。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6~23厘米,在叶柄下部内侧生一白色珠芽;一年生的叶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叶为3小叶的复叶,小叶椭圆形至披针形,中间小叶较大,长5~8厘米,宽3~4厘米,两侧的较小,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光滑无毛。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长6~7厘米;花单性,无花被,雌雄同株;雄花着生在花序上部,白色,雄蕊密集成圆筒形,雌花着生于雄花的下部,绿色,两者相距5~8毫米;花序中轴先端附属物延伸呈鼠尾状,通常长7~10厘米,直立,伸出在佛焰苞外。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长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9月。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以四川产量大、质量好。
功能主治:
1、燥湿化痰:用于咽喉疼痛、慢性咽炎、梅核气、肺部咳嗽、慢性肺部疾病,咳嗽咳痰等,因为中医讲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无形之痰液,比如中焦引起痰浊,上壅引起头晕目旋,这种痰证也可以用半夏;
2、降逆止呕:因为半夏具有化痰作用,中焦痰湿壅阻出现恶心呕吐,用半夏降逆作用比较好;
3、散结消痞:对胸脘痞闷、胃胀、胃疼具有治疗脾作用;对于咽喉结节具有消肿散结的效果,包括瘰疬痰核,身体其他部位的结节,半夏都具有化痰散结作用。
历代本草记载:
(1)《神农本草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欬逆,肠鸣,止汗。”
(2)《名医别录》“生微寒、熟温,有毒。主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治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人们已经认识到它的毒性,并找到了炮制之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这句值得引起注意。
(3)《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半夏之辛,与姜桂之辛迥别,入喉则闭不能言,涂金疮则血不复出,辛中带涩。”言半夏之主治,是现代不常用者。
(4)《本经疏证》“半夏者,阴邪窃踞阳位之要剂也”。痰为阴邪,阳位为人体之上部,可与《别录》互参。
(5)《本草思辨录》“辛则开结,平则降逆,为治呕吐胸满之要药。”“性燥,遇津亏无湿之人投之,立贻祸殃。惟仲圣取其长而弃其短,胃反为脾伤不磨,非有滞浊,乃佐之以人参,益之以白蜜,俾半夏之燥性尽失,而胃中之谷气以行。又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温经汤三证,亦未可以半夏劫液者。乃其所伍者,为竹叶石膏人参麦冬甘草粳米阿胶丹皮之属,是亦化半夏之燥而展其开降之能,所谓化而裁之存乎变也。”言半夏之燥性,与辛开散结相对应。
(6)《本草问答》 “半夏,虽当夏之半,而其根成于秋时,得燥金辛烈之气味,故主降利水饮,为阳明之药。此又不可循半夏之名,而失其实也”“盖燥与湿对,湿为水火相交而化者也,燥者水火不交之气也。火不蒸水则云雨不生,水不济火则露泽不降,而燥于是乎成矣。水不润,则木气不滋而草木黄落;火不蒸,则土气不发,而膏脉枯竭。究水火之所以不交,由于金性之收,收止水火,各返本宅,故神曰蓐收。令司秋月,草木枯稿,土泉涸竭,是为燥金用事之验也。人秉燥金之气者,为阳明经属胃与大肠。胃虽属土而以燥为主,故与大肠统成燥金,金收而水火不交,是为燥,则燥者,水火消耗之气也。肠胃所以化饮食,皆以其燥能消耗之也。燥化不足则不消水,为呕吐、泄利,用半夏、陈皮、白术为主。”这是从其物性分析其燥性的成因,是古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可为参考。
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在炮制、毒性、功效、治疗疾病方面的差异
一、炮制方法的差异:
1.生半夏: 半夏的块茎。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后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2.法半夏: 取干净生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浸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100斤半夏加白矾2斤,泡1日后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晾。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己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出,阴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2斤,甘草16斤,石灰块20斤)
3.姜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生姜25斤,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4.清半夏: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每半夏100斤,用白矾12斤8两,夏季用14斤8两)
二、毒性强弱不同:清半夏的毒性略强,法半夏毒性有所减弱,姜半夏毒性最低。
三、功效不同:清半夏和法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姜半夏具有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四、治疗疾病不同:清半夏用于治疗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等病症,法半夏可用于治疗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等病症,姜半夏可用于治疗痰饮呕吐、胃脘痞满等病症。
五、适宜人群不同:体热多痰、痰湿较轻的人群适合使用清半夏,而脾胃湿困、痰饮内停的人群适合使用法半夏,寒痰咳逆的人群适合使用姜半夏。
总结一下,姜半夏,性味比较温,而且有小毒,应该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和作用为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姜半夏擅长于止呕吐,清半夏擅长于化痰,法半夏擅长于健脾燥湿。
需要注意的是,清半夏、法半夏、姜半夏都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以免加重药物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