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三峡特色中药科普系列——补骨脂

三峡中医药文化馆
原创
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收藏

植物又名:胡韭子。药材名:补骨脂、黑故子、胡故子。

【植物特征】

一年生直立本草,全体被黄白色毛及黑褐色腺点。单叶互生;叶柄被白色绒毛;托叶成对,三角状披针形,膜质。叶阔卵形,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或圆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均具显著黑色腺点。穗状总花序腋生;萼钟状,基部连合成管状,先端5齿,被黑色腺点;花冠蝶形,淡紫色或黄色,雄蕊10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倒卵形或线性,花柱丝状。荚果椭圆形,有宿存花萼,果皮黑色,与种子粘贴;种子1枚,气香而腥。

【生长环境与分布地区】

喜温暖湿润气候,宜生长在向阳平坦、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怕寒,生长后期如遇霜冻,种子将不能成熟。对土壤要求不严,但砂土和黏土不宜生长。可以与玉米间种。现主产于江津、合川、南川、开县。南岸、万州、长寿等地亦有分布。

【功效与主治】

《中国药典》(2020年版)以“补骨脂”药材名称收载。具有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之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可消风祛斑,用于治疗白癜风、斑秃等症疗效确切。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重庆市合川是我国补骨脂药材的主产区,其补骨脂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项目,产量占全国绝大部分。目前,补骨脂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应加强保护。

补骨脂以种子入药,为常用药材。7~9月间自下而上陆续成熟,要及时分批采收,否则荚果自行裂开,种子散落地上,无法收集。果实采集后脱粒,扬净杂质,用清水洗后加5%的盐水搅拌,干燥至发香为好,筛去末子入药。现代研究表明,补骨脂含有香豆素类、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黄酮类、补骨脂乙素、补骨脂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补骨脂素能收缩子宫、缩短凝血时间、减少出血量而达到止血的作用,还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补骨脂乙素具有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最近又发现补骨脂具有增强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升高白细胞,延缓衰老,抗肿瘤,治疗骨质疏松,平喘,抗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白癜风,抗病毒,抑菌、杀虫等药理作用,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可望从补骨脂中开发出新的产品,应当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补骨脂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样作用,可引起雌鼠动情期延长,子宫重量明显增加。把补骨脂添加到饲料中,可以促进动物卵细胞生成和排出,提高繁殖能力和产蛋率,还可以增强动物的免疫力。补骨脂果实含六豆素,芳香悦人,提取物还可用在香料方面及头油、发乳等化妆品行业。补骨脂作为中国、印度等国的传统民间用药,其多重药理活性已为现代研究所证实,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内容摘自余甘霖、沈力主编《长江三峡中草药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