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橘红,青皮是常用的化痰药物,不论是治病还是保健养生都是常用的中药饮片,他们的功效各有侧重,存在着区别,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下他们的区别。
1.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陈皮“来源”于特殊的柑橘皮,但柑橘皮却不等于陈皮。只有特定地域、特定品种、经过特定环境的自然陈化,产生特定的性味功效,具备“陈久者良”的活性,才能叫做陈皮。
陈皮的核心,在一个“陈”字。 “陈”者,“陈化、转化”之意。陈皮的气味、药性是经过岁月陈化出来的;只有具备陈化价值的品种才称得上是“陈皮”。“陈化价值”,简单讲就是“陈久者良”,越存越香、功效越好。
性味: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肺、脾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历代本草记载:
①《本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
②《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③《药性论》: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
④《本草拾遗》:去气,调中。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癥瘕痃癣。
⑥《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
⑦《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
⑧《随息居饮食谱》:解鱼、蟹毒。治噫噎,胀闷,疳疟。泻痢,便秘,脚气。
2.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称四化青皮,又称四花青皮。
性味:苦辛,微温.
归经:入肝经、胆经.
功效:疏肝破气,散结消痰。
主治: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
历代本草记载:
①《本草图经》: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
②《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用之。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左胁有积气。
③《纲目》:治胸膈气逆,胁痛,小腹疝气,消乳肿,疏肝胆,泻肺气。
④《本草备要》:除痰消痞,治肝气郁结,胁痛多怒,久疟结癖,疝痛,乳肿。
⑤《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吐逆,解热,消痰水。
3.橘红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前者习称毛橘红,后者习称光七爪光五爪。夏季果实未成熟时采收,置沸水中略烫后,将果皮割成5或7瓣,除去果瓤及部分中果皮,压制成形,干燥。
性味:苦,辛,温。
归经:脾,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消食。
主治:主风寒咳喘痰多,呕吐呃逆,食积不化,脘腹胀痛。
历代本草记载:
《本草纲目》:“橘红佳品,其瓤内有红白之分,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它药…其功效愈陈愈良。”
《本草纲目拾遗》:“橘红治痰症,消油腻、消食、醒酒、宽中、解蟹毒。”光绪十四年彭以孙著的《化州志》载曰,“化州橘红,治痰如神,每片真者值一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化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具散寒、燥湿、利气、消痰功能,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这里要说一下橘红与化橘红的区别:
橘 红 化橘红
一是性状和有效成份:
(1)橘红:形状呈不规则长条或不整齐薄片状,表面黄棕或橙红色,有光泽,密布油点,气味芳香,味微苦而后觉麻舌。主要有效成份含橙皮甙。
(2)化橘红:化州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实晒干而成,外皮黄或黄绿色,密布毛茸,有皱纹及小凹点,气微香,味道苦。主要含柚皮甙。
二是功能:
两者味皆苦、辛,性温。但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缓解咳嗽痰多及食积不化等症而无热象者;化橘红化痰理气,健脾消食,用于缓解胸中痰滞,咳嗽气喘等症。
最后总结一下,成熟的橘子皮晒干存放一段时间后就是陈皮,而未成熟的橘子皮晒干就是青皮,把橘子皮白色部分刮掉只剩外果皮晒干就是橘红。青皮行气破气能力强,陈皮适合理气健脾调中,而橘红则燥湿化痰能力更好。化橘红长于化痰止咳,是感冒咳嗽的常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