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机场导向系统新风尚
《中国民航报》特约撰稿人 董晨晨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航空旅行的本质不会改变。旅客一般是乘坐汽车、出租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奔赴机场,随后在航站楼内穿行,从机场大门走到登机口。如何缩短到达登机口的时间,是旅客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不仅影响旅客的出行效率,也影响旅客的心情和体验。如果旅客能够快速完成值机、托运、安检等环节,就可以有更多时间享受机场的服务和设施,或在登机前稍作休息。
机场的导向系统,是指机场能够帮助旅客在机场内及时获取出行信息,包括指示牌、地图、标识等元素在内的一套综合的视觉传达系统。它是旅客在机场内进行导航和定位的重要工具,也是机场与旅客进行沟通和互动的重要媒介。
导向系统的发展,事关旅客最基本的出行体验,但媒体关注度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导向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往往被视为机场的基础设施和技术问题,而非战略和创新问题,所以其重要性和影响力容易被忽视或低估。事实上,导向系统是否完备不仅是旅客出行的必要条件,也是机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如枢纽机场的最短中转时间就主要依赖于此。此外,导向系统建设作为机场文化和建筑系统建设的组成部分,对于机场流程效率、服务质量、旅客体验和形象塑造均产生重要影响,值得我们更多关注。
从平面走向立体
如今,机场导向系统承担的功能越来越多,早已不再局限于帮助旅客在航站楼这种复杂建筑里寻路。随着数字工具的应用和普及,人们观察世界的主要工具变为手机和电脑屏幕,旅客寻路也从完全依赖实体标识和地图,转为对数字地图的使用。
只需要一部简单的智能手机,利用可在室外使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旅客就能轻松自信地找到目的地。但是GPS的信号源自地球轨道上的卫星,会受到建筑物的遮挡。而同样利用无线信号确定位置的室内定位系统(IPS),信号来源是室内的无线接入点,如Wi-Fi、蓝牙、红外线等,定位精度更高,有助于机场优化服务流程,减少寻路时间。
许多机场都在积极打造功能更加全面的室内地图,从而不断提升寻路体验,提高旅客服务水平。从航站楼到登机门,旅客需要经过机场的众多区域,在广阔的室内空间和拥挤的人群中很难及时找到方向。而在室内地图的帮助下,人们只需要使用智能手机就能轻松导航,无须机场工作人员的帮助,自行找到通向登机门的路。
机场特别是枢纽机场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他们有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模式。对不同国家的旅客来说,要习惯同样的应用程序可能存在障碍。因此,在导向系统设计初期,需要将消费者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考虑进去。机场通过交互技术,可以使旅客对自己的行程多一分把握,减少他们在旅途中的困惑和焦虑。例如,在航站楼内安装支持多种语言的触摸屏,通过电子地图为旅客提供清晰的方向和指示。
旅客不仅可以通过室内地图应用程序获取所在机场的重要信息,还可以通过该应用程序向机场管理部门反馈信息。机场管理层可以很容易地据此采取行动,提升机场服务品质;服务部门可以为程序增加更多功能,如一键上报投诉和紧急呼叫,以便第一时间解决旅客提出的问题。
从复杂变为简约
机场需要考虑不同旅客的语言能力。象形图和颜色可以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提供清晰和易于理解的指示。此外,为标识增加照明设备可以提高信息的可见性。数字标牌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在设计引导标识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指示牌虽小,其设计和布局却能影响旅客以及其他机场用户的导向体验、视觉体验和服务体验。地面上的发光标识或线条可以引导旅客前往特定设施或地点,但在人员密度大的区域很难起到应有作用,容易被遮挡而影响使用体验。因此,在设计导向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多数时候将指示牌悬挂于旅客视线上方的位置。
优秀的机场导向系统应做到减少旅客的思考时间,使其快速规划自己的行程。交通枢纽也许是人们最不期待出现惊喜的地方,任何不可控因素均有可能打乱旅客的计划。人们希望能够管理自己的行程,及时了解登机口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购物和需要餐饮服务。机场在帮助旅客寻路的同时,最好能够提供距离信息,帮助旅客估算所用时间。
任何机场导向系统的设计均应满足特殊群体的需要,确保所有旅客实现无障碍出行,这包括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儿童、行动不便者等特殊旅客群体设计特殊的标识或者用法不同的装置。通过考虑特殊群体的需求,我们可以为所有旅客提供更加人性化和贴心的服务,提升机场航站楼的整体设计水平和用户体验。
建筑是机场导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空间布局、形式结构、材料选择等方式,为旅客提供直观和易于理解的信息和指引。美观固然重要,但是当美观与功能性无法兼顾时,还是要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在机场环境中,建筑设计在旅客成功寻路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判断建筑设计是否成功?可以从旅客问路次数、寻路时间、寻路满意度等因素综合判断。
挑战无处不在
机场导向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确保一旦出现障碍或干扰,能够帮助旅客利用最短时间重新规划路线。例如当自动扶梯或直梯停运时,固定标识可能无法提供正确的路线信息,此时旅客应该如何寻路?此外,旅客在机场转机时容易走错路,对于多种场景的不同需求,需要设计者转换视角进行综合考虑。
固定标识的缺点是缺乏变化,但这也是其优点,它们不会突然停止工作,而这正是使用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进行寻路令人担心的问题。而且对无法使用数字工具的旅客来说,固定标识和人工服务永远是出行必选。有行业专家表示,与应用程序相比,使用二维码连接的网络服务有时更受欢迎,因为下载一个新的应用程序会让一些旅客感到出行变得更加烦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机场全域提供免费且高速的Wi-Fi网络服务成为必须。此外,机场也应设置交互式信息亭,作为补充的导航和信息服务方式。交互式信息亭应该具有简单易用的界面,让用户可以快速查询和输入信息,其数据源应与手持设备上的数据源相同,以保持单一真实来源,且与航班信息显示屏布局相同,设置在旅客必经的显眼位置,帮助旅客方便地获取所需信息。
对机场运营者来说,最大的挑战或许是如何在出色的导览与商业成功之间实现平衡。例如,免税店现在往往紧挨着离境边检,旅客面对的不是一览无余的登机口,而是琳琅满目的零售商品,广告太多难免会影响其注意力与判断力。一种解决方案是通往免税店的路径采用不同于登机口附近地面的建筑材料或颜色。从推动消费的角度来看,只有减轻旅客的压力及减少迷路的可能性,才能有效增强旅客的购买意愿并提高其消费水平。
延伸阅读
机场导向系统
“带领”旅客找到更多可能
导向系统影响旅客的消费意愿、机场的运行效率以及竞争优势。随着机场规模扩大、旅客需求增长、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场导向系统也面临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以下三个美国机场的做法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开阔的思路,让导向系统为机场运行创造更多可能性。
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的Tom Bradley国际航站楼采用一套数字化导向系统,包括媒体墙、数字门牌和数字信息屏。该导向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具备更快的信息更新速度、更强的互动性和更好的可视化效果。
巨型数字媒体墙可以根据不同时间、场景和主题展示不同内容,如欢迎信息、航班信息、目的地信息、文化信息,提升旅客的视觉体验。数字门牌可以根据不同航班和旅客,用不同语言展示不同信息,如登机时间、登机口、目的地。数字信息屏可以提供天气、货币、交通等信息,从而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美国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杰克逊国际机场的智能导向系统利用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技术,对旅客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根据旅客行为、习惯、偏好、需求等,提供更加智能也更为精准的信息和指引服务。这个导向系统具有基于AI的定位和追踪功能,可以通过旅客的手机或智能手表实时确定旅客的位置和行动,从而为旅客提供实时的导航和提示,以及通过分析旅客的个人资料和航班信息,为旅客计算出行时间,并设计最佳出行路径。
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利用多媒体设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让寻路不仅是旅客旅途中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旅途中难得的娱乐体验。旅客可以通过手持电子设备进入机场的虚拟博物馆,在这里,通过动画、音效、解说等方式为旅客提供有趣的互动体验,方便旅客在等待登机的过程中欣赏和学习机场的历史与文化。
无论是使用屏幕、投影、触摸屏、二维码对信息进行展示和传递,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提供个性化服务,还是运用交互技术提升体验,要想为旅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舒适的服务,都离不开对新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机场导向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需要根据旅客特征、机场条件、技术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从而找到最优解。 (董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