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周围静谧的河谷、茂密的胡杨林、遍地的各色花朵,在可可托海风景区姹紫嫣红的自然美景中,藏着一处与周边格格不入、看似如同古罗马斗兽场一样“面目黝黑”而又体量庞大的幽深矿坑。事实上,这处“其貌不扬”的矿坑却有着“北疆聚宝盆”的美称,在这里,蕴藏着无数的故事和传奇,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便是在1980年以前的中国地图上,这个矿坑一度“查无此地”,对于这里只有一个代表着国家一级机密的代号——“111矿”。
可可托海风光
“111矿”的光荣岁月
如今的可可托海三号坑,就是曾经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之一的111矿。从高空俯瞰,可可托海三号矿坑的坑口长约250米、宽约240米、深约200米,如梯田般层层叠叠的结构深入地心。
作为被世界公认的稀有金属“天然陈列馆”,可可托海三号坑蕴藏84种矿物元素,几乎涵盖全部有色、稀有金属的80%以上;除此之外,这里还蕴藏着丰富的非金属矿物,且各种矿物呈十分规则的螺旋带状分布,分布界线非常分明,可以说,可可托海三号坑的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之高、成带性之分明均为国内独有、国外罕见,其独特的地质结构也为它赢得了“地质矿产博物馆”的称号,成为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圣地,不少地质学专家以把来这里研究考察作为一项最高的成就。
不过,在“闻名于世”之前,可可托海三号矿曾度过了漫长的“无声”岁月。
可可托海三号坑夜景
在20世纪30年代,可可托海当地的哈萨克族牧民就在三号矿脉附近发现了一些彩色的宝石,当时他们只是将这些宝石收集起来当作饰品。而当1935年苏联专家经过允许,开始对可可托海的大面积勘查时,他们很快得出了“可可托海存在大型稀有金属矿床”的结论。
就此,这座在当地传说中口耳相传的“金山”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由苏联组织的相关地质勘探和开采工作也就此拉开序幕。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的近20年间,可可托海三号坑采出矿石后全部运往苏联,直到1955年中苏股份公司移交结束,中方人员才开始逐渐接手这里,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变化,更赋予了可可托海三号坑愈发艰巨的历史使命。
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一时间,我国核工业发展、尖端武器研制及工业化发展进程因此纷纷陷入被动,甚至有些项目因设计尚未完成而不得不从头做起。
即便如此,我国也从未放弃对这些“国之重器”的研发,而作为这些任务重要材料的诞生地之一,可可托海三号坑团队上下一心,坚持工业化不放松,以尽快满足大规模矿山开发为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圆满完成了国家下达的稀有金属产品任务。就像可可托海三号坑入口处镌刻的“功勋矿山”一样,从1960年到1975年,可可托海三号矿为我国“两弹一星”、国防航天事业提供了强大助力: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铍;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所使用的锂;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所使用的铯;
1971年第一艘核潜艇联合试验所使用的钽铌
…………
这些原材料主要都来自可可托海三号坑。此外,面对苏联要求我国在1965年前还清折合人民币约52亿余元巨额债务这一紧迫的“时间线”,可可托海三号坑产出的矿产也坚定地挑起了“为国还债”的重担。据统计,当我国于1964年提前1年完成还款时,可可托海矿务局还债矿产的价值占到了总外债的40%左右。
一个老矿区的新生
在这个惊人的数字背后,是从1961年起,可可托海三号坑就开始了极高强度的开采,甚至一度超越了矿脉开采强度的极限。之后年复一年,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和国内更多金属矿资源的发现,它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如今的可可托海“变身”世界地质公园迎接八方游客
1999年11月,可可托海三号坑宣布停采,正式进入“冬眠”。“如果当初不是因为保密级别太高,那时候全国风行的口号可能就要多一条‘全国工业学可可托海’了。”当地人不无骄傲地说道。但是,当轰轰烈烈的开采时代暂告一段落,这座因矿而生的小城也不可抗拒地陷入了人才外流、工厂关闭的困境中。
面对单一产业兴衰带来的起伏,当地人没有沉湎于旧日的荣光中,他们也一直在积极地思索将矿山开发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助力矿区“复绿生金”的新办法。
在7年后的2006年,可可托海三号坑再度“苏醒”,不仅带来了新探明矿层储量惊人、仅氧化铍就有300多万吨的好消息;基于冶炼技术的升级,过去经过一次提炼,提纯率仅能达到六成左右的矿渣,其极高的二次提炼价值也随之得到释放。几乎与此同时,可可托海风景区于2005年被国土资源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通过“矿山修复+文旅”等方式,可可托海正将工业遗迹改造为富有特色的精品文旅矿山项目,包括地质公园、风情街、冰雪项目等新事物正在将这里装点得愈加繁华。
“小时候就听说,阿尔泰山是座金山。那里的老人都知道金子藏在哪里,但从不示人,只是在极其困难的时候,才去抠上一点渡过难关。由于从不贪婪,那里的金子取之不尽、用之不完。”
正在参观矿洞的游客
从古老的传说中回望,可可托海从一座不知名的“金山”,到被层层深挖成了如今世界历史上最为巨大的矿坑、甚至被叫做“阿尔泰山脉的伤疤”,再到如今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这里写就了一篇矿业人为国奋进的铿锵故事,更书写了一阙从“因矿而生”走向“因矿重生”的慷慨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