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南亚国家东帝汶加入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成为GBIF亚洲地区第9个以及全球网络第42个投票参与方。
作为GBIF全球网络的第106个成员,东帝汶旅游和环境部国家生物多样性局局长Rui dos Reis Pires与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表明该国对促进生物多样性数据的自由和开放获取的支持和兴趣。
Thelymitra forbesiiRidl by Colin Trainor (CC BY-NC 4.0) 图片来源:GBIF
东帝汶位于东南亚和南太平洋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东端,拥有许多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在Wallacea生物多样性热点区有许多来自亚洲和澳大利亚的特有物种。此外,其近700公里的海岸线使东帝汶成为珊瑚三角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该珊瑚三角区拥有世界上75%的珊瑚物种,以及7种海龟中的6种。
东帝汶在2002年获得独立后,于2007年成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的签署国,但此后在围绕生物多样性相关数据必要建设能力方面面临挑战。
“通过加入GBIF,我们希望加强数据共享方面的合作,促进研究和监测信息的获取,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受威胁的物种和生态系统。我们期待与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合作,公平地推进尊重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的发现和创新。” Rui dos Reis Pires说。
目前,GBIF用户可以访问在东帝汶观测或收集的82501个物种的发生记录,其中四分之三的可用数据——超过六万条记录——来自全球公民科学倡议,eBird和iNaturalist,而其余大部分则来自澳大利亚和其他地方的科学收藏标本。
GBIF执行秘书长Joe Miller表示,“国家对开放数据访问的承诺加深了我们对其自然遗产的了解,并为加强该地区的能力和提高数据技能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
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是一个的国际网络和数据基础设施,由世界多国政府资助,旨在让全球科学家获取生物多样性数据,即为任何人、任何地方提供有关地球上所有类型生命的开放数据。
GBIF秘书处设于丹麦哥本哈根,在5年战略框架内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并由GBIF理事会审查和批准。基于秘书处的协调,GBIF网络中的参与国家和组织通过参与节点开展工作,为世界各地的数据持有机构提供通用标准、最佳实践和开源工具,使它们能够共享关于物种记录地点和时间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许多不同的来源,包括从18世纪和19世纪收集的在博物馆中的标本,到DNA条形码、以及最近几天或几周记录的智能手机照片。
GBIF有三种类型的参与方:投票参与方:遵守谅解备忘录的规定并对GBIF年度预算提供财政捐助的国家;非正式国家参与方:尚未向GBIF提供财务捐助,非正式国家参与方可参加理事会讨论,但无投票权;其他相关参与方:包括愿意遵守谅解备忘录规定的国际组织、政府间组织、其他具有国际范围的组织和经济体。
文:Sara 审:Dai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