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张叔今年48岁,平时身体健康,但前不久右耳突然出现持续性耳鸣,连续3天听不见,就像有蜜蜂在耳边嗡叫,并偶伴有头晕,持续约5~10分钟后消失。张叔随即前往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又称为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这种感觉就像耳朵被蒙上了纱,感应不到外界传来的声音,而是被无情地“拒之纱外”。
突发性耳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听力下降、间断性或持续性出现耳鸣及耳闷不适感,部分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头晕或眩晕、恶心、呕吐等。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有哪些?
突发性耳聋目前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局部因素,也可能是全身因素。目前常见的病因有:
**1.病毒感染:**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耳蜗、听神经损害,引发听力下降。
**2.血管性疾病:**因血管性因素(脑内小栓塞灶等)引起内耳的供血受阻、供血不足。
**3.肿瘤性疾病:**听神经瘤、颅内肿瘤等以突发性耳聋为首要症状。
**4.药物中毒:**服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易导致听力受损。
**5.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动脉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听力突然下降。
**6.耳部疾病:**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梅尼埃病等耳部病变患者也可能出现突发性听力下降。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小朋友也会得突发性耳聋,研究表明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熬夜、睡眠质量差等也被认为是突发性耳聋的主要诱因。
如何应对突发性耳聋?
1.提高生活警惕,保证及时就医
“时间就是听力”,突发性耳聋属急症,拖延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差,甚至导致永久性耳聋。
为了避免“耳朵失控”,日常保护也应该做到位。突发性耳聋患者需要良好的休息及相对安静的环境,避免噪声刺激,饮食宜清淡,避免摄入烟、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此外,由于听力突然下降,可能会引起焦虑、易怒等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需要及时排解。
2.避免不良用耳,小心“听力刺客”
噪声是听力的“隐形杀手”,长时间接触刺激大的声音容易引起噪音性耳聋、耳鸣的情况,KTV、酒吧等场所的背景噪音更可高达110分贝,完全可以短时间“偷走”听力。
而“耳机一戴,谁都不爱”也是当下年轻人的现状,然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耳机,会对听觉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还可能会引起神经性耳聋。
此外,频繁掏耳朵也是不可取的。如果频繁使用棉签或其他尖锐物品清洁耳道,很可能会导致耳垢被挤压进耳道深处,增加耳部感染的风险,甚至造成耳道或耳膜损伤。
如何预防突发性耳聋?
1.减少噪音接触
避免长时间接触车间噪音、装修噪音和KTV噪音等高分贝噪音,嘈杂的环境中应佩戴使用降噪耳机、隔音耳套、耳塞等护住耳朵。
2.科学佩戴耳机
当使用耳机听音乐、打游戏等,应以“60/60”的准则为标准。即耳机的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其次,要避免在嘈杂的环境中高分贝戴耳机。
3.保持良好心情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郁、焦虑及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心情舒畅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会提高,进而阻挡“外力”的进攻,防止突发性耳聋的发生。
4.关注气温变化
出行时应多关注气温变化,在降温时或寒冷天气应做好御寒保暖,避免身体广泛受凉,预防病毒感染。尤其是老年人过早外出锻炼时,更应多加注意穿着,避免血管痉挛或栓塞,减少突发性耳聋等意外的发生。
5.定期体检
耳聋可以是局部因素,亦可以是全身因素所致,应定期体检,防患于未然。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桥梁,爱耳护耳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别让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细节“带走”听力,让我们一起关爱听力健康,共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