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世卫多次警告的“X疾病”,到底是种什么病?

科普惠民
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收藏

本文作者 | 生命时报记者 钟财芬

2024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一种被命名为**“X”**的未知病原体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

实际上,“X疾病”并非新词,早在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发出警告;

将其列为可能引发疫情或大流行的“重点病原体”,与之并列的有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等。

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回答了关于“X疾病”的有关问题。

“X疾病”到底是什么?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钮文异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表示,对于尚未确定的因素,人们习惯以“X”代替,就像方程式中会把未知数设为“X”。

“X疾病”同样如此,指未知病原体引发,传播方式和变异方向不确定,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未知传染病。

“X疾病”的存在本身有很大不确定性,无法预测它将以何种形式出现。

一旦出现,可能引发危机,造成大量人员感染、死亡,这也对预防和治疗提出了挑战。

新冠病毒真实的全病毒三维结构

“此前就有流行病学专家提出,每年大概有20多种新发感染性疾病,其中传染病居多。这些疾病有的可能只是局部流行,不一定会引发大范围传播。

但也不排除局部流行病最终发展成全球流行病的可能,此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典型代表。”钮文异认为,这就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的“X疾病”,或许同样会以出乎意料的速度波及全世界,危害全球各国。

世卫总干事:

下一次大流行只是时间问题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2月17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就“X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发出公开警告。

“历史告诉我们,下一次大流行病的暴发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是否会暴发的问题。”谭德塞说,“它可能是由一种流感病毒、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或一种我们甚至还不知道的新病原体引起的——我们对此称之为‘X疾病’。”

“就目前情况而言,世界仍然没有准备好应对下一次‘X疾病’和下一场大流行病。”他举例称,“COVID-19就是一种‘X疾病’,一种引起新疾病的新病原体。但还会有另一种疾病X,或疾病Y或疾病Z。”

他表示,为应对下一次疫情暴发,各国必须齐心协力签署一项防范大流行病的国际协定。

王贺胜表示,“X疾病”最主要的特点是“高致病、传染快、易变异”。

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由此引发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的。

钮文异对此表示认同:“有备无患才是最佳应对思路。”他建议,公共卫生、疾病控制和预防工作者应为“X疾病”的出现时刻准备着,建立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制定合理的应急、群防群控预案,全面提升相应的防控和救治水平。

如果有新发的可疑传染病,相关专业人员需从免疫学、流行病学防控体系等各方面进行迅速研究,即时响应,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我们该如何应对X疾病

个人同样是应对“X疾病”不可或缺的一环。

2008年,原卫生部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简称“健康素养66条”

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修订编制《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

2023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牵头成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动健康分会。

钮文异介绍:“这些都是国家、社会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所做的努力,旨在倡议公众关注自身健康、掌握必要的健康防病知识,养成主动、持续、自助、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应尽力做好自己的健康维护工作。”钮文异建议,公众应自觉学习上述相关文件内容,了解健康防病相关知识。

记住4个“点”

防治知识多懂点,思想态度重视点,行动改变紧跟点,养成习惯坚持点。

日常防护8条细则

***1.***天气状况良好时经常开窗,给室内通气。

***2.***勤用流动的水洗手,脸部也要注意日常清洁。

***3.***不用脏手揉口眼鼻,减少传播风险。

***4.***不要多人共用一条毛巾、不同部位也最好不共用,还要常洗涤。

***5.***多吃新鲜的果蔬,合理补充营养,日常要锻炼身体,以适度为宜。

***6.***吃饭做到七分饱;气温反复的季节,在保暖的基础上,尽量别捂着。

***7.***前往公共场所,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要注意自我防护。

***8.***出现发烧干咳等症状时,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有基础病或免疫力较差的感染者最好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此外,一旦“X疾病”出现,个人也需对相应的联防、联控措施充分理解和配合,做到“发现疫情早报告,消毒清洁早隔离”,帮助防止疾病大面积蔓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