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脑血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脑血栓是常见的中老年“杀手”,有着吓人的“四高特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随着现代人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加,脑血栓患者群体开始趋于年轻化,有数据显示,脑血栓每年新发病例250万人,其中10%死亡,50%有明显的后遗症,10%可能再次中风,只有30%的病人可以临床痊愈。
2018年一名14岁的少年突发左侧肢体无力,送医后诊断为脑梗塞,医生分析与熬夜、长期喝含糖饮料有关。 2023年,广州大学生小华(化名)上课时突发脑梗、失去意识,送医后查出脑血栓。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脑血栓形成已逐渐趋向于年轻化,因此脑血栓年轻化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年轻人由于学习、工作压力大,长期熬夜,脑血管长期处于紧张收缩的状态,加上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很有可能诱发动脉硬化或血管狭窄,导致脑血栓的形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呢?患脑血栓又该如何护理呢?
首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保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度吸烟、饮酒,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以及高纤维食物,如蔬菜和水果。此外,适量摄入含有抗氧化剂的食物,如坚果、茶等,有助于保护血管健康。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避免长时间久坐,尤其是在办公室工作的人要注意定时站起来活动一下。
其次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血液黏稠时,血流减缓,更易“凝结”形成血栓,因此,多喝水能够降低脑血栓的风险。在早晨起床后喝一杯200ml的水,早晨是人体一天中生理活动的开始,在这个时间段,血小板活性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使早晨成为血栓形成的高风险时段,熟睡一夜后,血管壁上的脂肪沉积块可能会松动脱落,进一步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早上起床后的第一杯水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补充夜间丢失的水分,稀释血液,降低黏稠度,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激活身体机能。睡前喝200ml的水,晚上睡觉时,人体的血流速度会减慢,在睡前适量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有助于促进睡眠。起夜时喝100ml,有材料显示,脑血栓和心肌梗死多发于凌晨2点左右,所以睡前可以在床头放一杯水,如果起夜可以喝两口,适当补充水分。避免喝含糖饮料,如汽水、果汁等,因为这些饮料会增加糖分摄入,对健康不利。此外,还可以饭前半小时喝水,帮助消化,运动前后补充水分,防止脱水,感到口渴时及时补水,不要等到极度口渴时才喝水。
那么脑血栓患者应该如何护理呢?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这就需要患者自身、家属以及护理人员共同努力,很多患者会丧失自理能力,这也给护理增加了一些难度。
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洗漱、穿衣等;
确保患者的居住环境安全、舒适,避免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
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行走、上下楼梯等。
饮食护理
提供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以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
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和酒精。
药物治疗
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给予药物,如抗凝药、降压药等;
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副作用,及时向医生报告。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可以尝试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应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出院护理
在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药物使用、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按照医嘱定期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检查。通过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以降低脑血栓的风险。
总之,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综合管理。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脑血栓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若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人民医院 薄建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