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年前的广西人就吃螺蛳”
“麻辣烫起源于川渝地区,起初是因为江上讨生活的船工和纤夫想要吃些快餐”
…………
最近,抖音有个考古教授火出了圈。
他就是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良仁。
张良仁一边探美食,一边给大家讲解食物背后的历史。凭借这一“独门绝技”,入驻抖音7个月来,收获了181.6万粉丝、154.8万点赞,还登上了央视《三餐四季》等热门节目,成了粉丝眼中“考古界最懂美食,美食界最懂考古”的斜杠教授。
张良仁的美食探店视频
遍及国内外的考古脚印
在做抖音探店博主之前,张良仁是个不折不扣的“挖土”人。
张良仁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系,1991年毕业后,他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后来又去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博士。2014年加入南京大学。从毕业开始算,张良仁已经干了33年考古。
对于自己挚爱的考古工作,张良仁说:“考古让我拥有了更加敏锐的眼睛,可以发现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几十年来,张良仁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中国考古与外国考古。
2010年,张良仁领导团队在河西地区首次获得了马厂晚期—四坝文化这一完整的地层序列,并且发现了之前鲜受关注的土坯建筑。因为这类史前考古很少有文字史料记载,因此遗址自身及出土的文物都是重要的资料来源。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研究者不仅可以通过碳-14年代测定法断代,还可以研究陶器的成分和农作物的传播。
与国内考古相比,国外考古则显得更加困难。为了更好地进行考古工作,张良仁多年来一直在学习外语,并涉猎了英语、俄语、日语、德语与法语等语种。在张良仁看来,语言学习对于考古研究而言是必要的,这不仅能够让研究者了解世界各国的考古动态,还能让研究者带着中国考古走向世界。
张良仁曾去过俄罗斯、伊朗进行考古发掘,也去过巴基斯坦、英国和澳大利亚访问。用他自己的话说:“访问和发掘过的国家,加起来能绕地球一圈”。这些经历,让他对考古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解读,而每当在国外考古辛苦工作时,各地的美食便成了他心灵的慰藉,而这也为他如今从事美食考古工作埋下了伏笔。
2016年,张良仁在俄罗斯考古
当考古遇上美食
走到哪吃到哪,是张良仁的习惯,伊朗的藏红花米饭,俄罗斯的大串烤肉,西伯利亚的烤鱼……这些记忆中的味道组成了他考古生涯的一部分。
在张良仁看来,考古与美食,这俩学科本就是天生一对。作为考古学家,他有着严谨的学术背景,知道怎么给每个食物寻根,挖出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而如何让考古知识具有更多烟火气?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考古历史的价值,也是张良仁和周围朋友们经常讨论的事。
2023年7月,在几位朋友的帮助下,张良仁开设了自己的抖音号,开始做美食探店。张良仁负责出镜,朋友们负责拍摄和制作。
为了做好这个账号,张良仁第一次重新认识了居住近十年的城市南京,和那些伫立在街头巷尾的烟火小店。
在旋转火锅店,他挑战吃什么就说什么的历史;在一家开了二十几年的社区小店,他一边吃鸭油烧饼,一边讲解从胡饼到烧饼的历史渊源……张良仁的抖音视频既具备了历史的悠久感,又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在他的视频里,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美食的历史。
张良仁品尝老鸭粉丝汤
张良仁讲述道,豆腐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著名诗人陆游的作品里就有记载:“新春罢亚滑如珠,旋压犁祁软胜酥。”我们常见的火锅及凉皮的食材——面筋更是大有来头。《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就曾经把面筋和炼钢相互比较:“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
在张良仁这里,他吃的是传统食物,讲的是中国历史。这种温情与文化气息并存的视频,让张良仁收获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原本只是作为“曲线救国”手段的事业,现在每周占据张良仁的时间比教学还要长一点。
张良仁的抖音探店日常
为了更好地做好美食考古事业,他决定探完南京美食,还要探全国美食,之后是世界美食;不仅要做美食,还要介绍其他考古相关知识。他说:“最开始做视频的初心是一方面向大众传播知识,另一个初衷则是想“扩大知名度”,让更多人知道考古的价值,用更多的方式支持考古研究。”而目前获得的关注和赞誉,也让张良仁感受到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随着张良仁的抖音粉丝越来越多,开始有不少人在他的评论区提问和考古历史有关的问题,“更多人对我们考古学感兴趣了。”谈起这些,张良仁之后努力的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