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出警告:”全球变暖的时代已经结束,全球沸腾的时代已然到来”。从全球变暖到全球沸腾,我们经历了什么?去年6月,华北、黄淮地区遭遇5轮高温热浪天气,北京、天津超70%面积出现40℃以上高温,历史罕见。七月,更是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而整个2023年,全国的平均气温再创历史新高。
图:2023年全国气温再创历史新高 (2024年1月1日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热得极端,冷起来也很极端。比如2023年我们经历了历史上12月最强的寒潮,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最高级别的寒潮橙色预警。到今年2月初,我国中东部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降雨降雪冻雨冰粒陆续波及380万平方公里。春节后,龙年首轮寒潮再次速冻中东部。
图:12月强寒潮创多地低温与积雪新纪录 (2023年12月16日新闻联播天气预报)
不仅是我国,欧洲也拿到了相似的剧本。2024年的第一周北欧地区遭遇严寒和暴风雪。瑞典、芬兰分别出现-43.6℃、-42.5℃极端低温,挪威阿伦达尔一天内新增积雪70厘米,随后大降温的影响进一步向西欧、中欧蔓延。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
这些难道是电影《后天》重现了吗?或者又有人说,不是说全球沸腾吗?为什么还会冷得这么离谱?
问题一:既然全球沸腾,为什么会出现极寒天气?
其实,全球沸腾和这些极寒天气之间并不矛盾,反而,正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这些极端的冷热事件更加容易发生。这是为什么呢?正常情况下,北极的上空存在着团逆时针旋转的涡旋,里面是超强的冷空气,外面是一条西风急流,就像一条皮带一样紧紧绑着,不让冷空气轻易南下。
图:极涡与西风急流示意
这条皮带的松紧就取决于北极和赤道之间的温差,温差越大、皮带越紧,冷空气越不容易南下。而现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增温幅度要明显大于赤道,这就会导致北极和赤道温差减小。温差一减小,就出问题了,皮带松了。皮带一松,里面的冷空气就兜不住了,开始大举南下、转圈南下。如果转到了我国,那就是极端寒潮、如果转到了欧洲,那就是瑞典芬兰的速冻了。
图:西风急流松动,冷空气南下示意
问题二:全球变暖和极端强降水有什么关系?
全球气候变暖并不仅仅会导致这些极端的冷热事件频繁发生,还会对全球的降水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气温的升高会导致大气当中的含水量增加,也就是说,可降水量变多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水汽想要达到凝结饱和、从而成云致雨却变得更难了。这就好像我们坐大巴车一样,本来车小,坐满5个人就能发车了,现在车变大了,就要坐满10个人才能发。发车变难了,但一旦发出去了,人数就翻倍。说到降雨上,那就是,要么不下雨,要么就会下的特别大。
所以,就像我们实际观测到的,近50多年来,我国的总降水日数在减少,但是强降雨的日数却在增加。
图:1961年-2022年我国降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变化趋势
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全球极端的旱、涝事件都在频繁发生的原因所在了。比如2023年夏天,7月29日至8月1日,我国京津冀地区出现历史罕见极端暴雨。同时英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干旱,上千人死于与高温有关的疾病;加拿大发生史上最严重的野火灾害;在日本北海道,“避暑胜地”竟发布了“中暑预警”;在印尼,严重干旱迫使这里最大的稻米产区不得不改种玉米……而未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些极端的冷热旱涝事件可能还会频繁发生、交错发生甚至同步发生。
面对如此严峻的气候形势,减少碳排放,从而延缓气候变暖的趋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所以202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At the Frontline of Climate Action)。我们的气候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未来就在我们手中,今天可以决定明天,“后天”才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