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科普·玉米丝黑穗病】
如何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经常有玉米种植大户反映:6、8月份,玉米苗期和成株期会局部发生丝黑穗病,除了玉米植株矮化、苞叶畸形,雄花还变成许多小黑粉包,甚至整个果穗也变成黑粉包,致使玉米减产。
三江平原科普工作室(简称“三平科工”)研究人员介绍,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主要侵害玉米雌(果)穗和雄穗,通常在抽穗后表现症状,但也有个别玉米品种在苗期表现病态的。导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盲目引(品)种。个别种植大户盲目购买了未经本省域农作物品种审委会审定或推荐的玉米品种,且大面积种植为丝黑穗病的爆发埋下了隐患,是导致丝黑穗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二,菌源量大。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着重茬连作或迎茬种植现象,致使土壤中病菌自然累积和病田扩大,导致病情逐年加重;第三,苗期低温。提前早播后遇低温迟出芽,提高了病原菌侵染玉米胚芽的概率,导致植株发病率上升;第四,被动购买已包衣的种子。种子市场上包衣种子繁多,有预防地下害虫的,有预防根腐病、蚜虫,也有预防丝黑穗病、地下害虫或蚜虫,亦有茎基腐病、丝黑穗病同时预防的,其中含有预防丝黑穗病的包衣种子可有效地控制丝黑穗病的危害,但一部分种植大户在购买包衣种子时,往往只关注包衣种子的品种和价格,被动购买了品种认可、价格低而不含预防丝黑穗病的包衣种子,或购买了含有预防丝黑穗病有效成分药量不足的包衣种子,使得可以控制的丝黑穗病变为普遍发生;第五,粗放管理。由于种地多,种植大户发现丝黑穗病后也不管,致使病菌散落在田间,成为翌年病菌初侵染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丝黑穗病的病情。
三平科工表示,鉴于玉米生产上丝黑穗病局部发生,根据丝黑穗病的发生规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控:
1. 普及植保知识。利用玉米单产提升、科普之冬活动,从选择品种、种子包衣、田间管理等方面,深入宣传丝黑穗病的全程防控策略,避免丝黑穗病加重发生。
2. 搞好种子处理。播种前,用可戊唑醇、灭菌唑、苯醚甲环唑、腈菌·戊唑醇、精甲·咯·灭菌等杀菌剂拌种或包衣,控制丝黑穗病发生。
3. 加强栽培管理。一是交替选用龙单、合玉、垦单、绥玉等系列抗(耐)病品种,防止丝黑穗病发生。二是采用高粱-马铃薯-大豆-玉米,向日葵-大豆-马铃薯-玉米4年轮作制,消除或降低土壤中残留的病原菌。三是土壤5厘米深处的地温稳定通过7~8℃时(约在5月3至10日),掌握墒情适时精播,减轻病菌侵染机会。四是4-6叶期查田,根据病态特征(植株矮小,喇叭口大,茎身弯曲,叶片暗绿、短厚等)拔除病苗,减少病原基数。五是抽穗后,用镰刀割除病穗,放入塑料袋中带出田外,集中烧掉。
关注作物病虫科普,呵护美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