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晴晨
生活中,美食的诱惑无处不在,人们往往容易陷入过度饮食的误区,比如中午大吃一场后哈欠连连,下班饱餐一顿回家倒头就睡......看似满足了口腹之欲,实则危害很多,不只是增加体重这么简单,很多病都是“撑”出来的。
胃病。小小的胃是真的受不住一次又一次地被过分撑大。始终处于饱胀状态的胃,会刺激胃液分泌消化食物,胃黏膜容易被破坏,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糜烂这些难搞的胃病就可能找来了。
脑中风。当胃内充满食物,为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大量血液会优先供应胃肠道,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人不仅易困倦、反应迟钝,严重时还可能增加脑中风风险。
心梗。饱餐后,尤其是进食大量油腻、高热量食物后,人体血脂水平突然升高,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一方面会导致血液流速缓慢,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负荷增大;另一方面会导致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堵塞管腔,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肥胖症。肥胖症是因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引起的体重增加,之所以脂肪堆积,是因为体内能量平衡失调,即能量摄入过多,消耗减少。而暴饮暴食就是一次性摄入过多能量,难以消耗,体内能量失衡,导致脂肪堆积。
糖尿病。虽然偶尔吃多吃撑不会影响长期健康,但长期过量饮食会导致肥胖,进而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胰岛素抵抗本身与长期过量饮食密切相关,当血液中过多的糖分降低激素胰岛素在细胞中储存血糖的能力时,就会阻止血细胞将血糖转化为能量,并使血糖水平更难控制。如果不加以控制,胰岛素抵抗可能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肾病。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急性胰腺炎。晚餐吃得过好、过饱,加之饮酒过多,很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降低免疫力。长期饱食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容易出现疲劳、无力、精神萎靡、头晕、失眠等。而且长期饱食还会导致机体内的维生素B1含量降低,从而引起免疫细胞功能的下降,增加人体感染病菌的概率。
陷入“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暴饮暴食免不了高脂肪、高盐或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多巴胺等让人感觉快乐的激素。久而久之,这会使得大脑将这些愉悦感与某些食物联系起来,最终鼓励你为了快乐而不是为了饥饿而吃。
还有研究称,“吃得越饱,死得越早”!据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代谢》上的一项研究介绍,他们对800只小鼠进行了“限制饮食”和“随意进食”的实验,结果发现:在寿命上,长期限制性进食小鼠>早年限制性进食、晚年转为随意进食小鼠>早年随意进食、晚年转为限制性进食小鼠>长期随意进食小鼠。
由此可见,放纵去胡吃海喝的代价是残酷的,吃太饱不仅挑战你的胃,还会让你从头伤到脚。不过,有时也并不是我们想吃太饱,而是吃着吃着才发现自己吃撑了,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呢?
少吃可能引发自己吃太多的食物。这里要注意不是完全不接触,比如总是吃大量的冰淇淋,突然立下“以后再也不吃冰淇淋”的誓言基本也不太可能实现,还容易让你产生一种被剥夺爱好的感觉,更容易陷入暴饮暴食。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水分的食物。这类食物更容易产生饱腹感,这样吃其他食物的机会自然而然就少了。
细嚼慢咽。通过细嚼慢咽,可以多给大脑一点时间,让它能第一时间知道“你已经饱了”。
记录自己每餐的食物和情绪变化。通过“食物日记”的方式,可以做到自我监控,也有利于发现暴饮暴食的触发食物或者触发因素,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方法。
按时吃饭。保持良好的用餐习惯,能避免太饿导致的暴饮暴食,帮助你更好地控制饮食。
找到其他解压方式。尽量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并且找到其他可以释放压力、舒缓情绪的方法,比如听音乐、和人聊天等等,避免情绪性暴饮暴食。
参考来源:上观新闻、健康时报、腾讯医典、人民日报、家庭医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