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了!3.5亿年前,巍峨的秦岭是一片汪洋!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鄂西北山区发现化石实证3.5亿年前秦岭是海洋

近日,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在对湖北省郧西县西北部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实物证据。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主任赵璧表示,本次在郧西发现的珊瑚化石主要赋存在泥盆纪中晚期的粉晶、细晶灰岩海相地层中,涉及10余种珊瑚类型。据悉,本次发现的泥盆纪珊瑚化石以复体珊瑚类型为主,赋存区面积广大,逾300平方千米,显示出大面积古海洋生物礁建造特点。

远古大堡礁

“郧西县西北部山区在3.5亿年前是一片‘远古的大堡礁’”。赵璧告诉记者,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和最著名的海洋造礁生物之一。泥盆纪是地球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距今4.19亿至3.59亿年,也是地史上最重要的珊瑚造礁期。

科学研究已确认,泥盆纪时期海洋中至少存在5个长度超过2000千米的珊瑚礁带(当前地球上仅有澳大利亚大堡礁长度达到2011千米)。特别是在泥盆纪中期(距今3.93亿年—距今3.82亿年),由于气候适宜,全球珊瑚造礁活动达到地球历史上最大规模。古生物数据库显示,当时的珊瑚礁全球分布范围从北纬50°至南纬40°,长度超过1500千米的巨型珊瑚礁在全世界已发现13处,远超现今地球。

丰富的珊瑚类型

本次在郧西调查发现的珊瑚化石主要赋存在泥盆纪中-晚期的粉晶、细晶灰岩海相地层中(约距今4.0亿年—距今3.6亿年)。珊瑚类型十分多样,初步观察鉴定有弯孔珊瑚、阿莱珊瑚、中华分珊瑚、切珊瑚、蜂巢珊瑚、似沟孔珊瑚、通孔珊瑚、顶饰珊瑚等十余种。

珊瑚化石的重大意义

泥盆纪珊瑚化石对探讨全球古地理、古气候、古海洋生态系统演化和海洋珊瑚礁及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其研究工作也长期在世界各国的地质学界、古生物学界、环境保护学界备受重视,已出现许多创新性认识成果,譬如,通过研究泥盆纪珊瑚的生长纹,有学者发现当时一年有400多天。

本次郧西珊瑚化石的规模发现,不仅说明秦岭在形成山脉前曾被大片海水淹没,也说明当地曾是古珊瑚在浅海大规模造礁的重要区域。

本次发现珊瑚化石的地点位于郧西大梁,又名湖北大梁,是秦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东西横亘湖北、陕西两省之间,全长60千米,是两省地理、气候的分界线。

综合来源:新华社、人民网等

评论
科普:zhf
少师级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秦岭地区地质历史的认识,还为理解地球表面地貌演化、生物多样性变迁以及古气候条件提供了珍贵的科学依据,它生动展现了地球表面景观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时间推移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经历着不断的重塑与变迁。
2024-04-03
科普lyjzgf
庶吉士级
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确凿无疑地证实,尽管如今秦岭以其雄伟山势闻名于世,但在遥远的泥盆纪,那里确实是一片浩瀚的海洋,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包括繁荣的珊瑚群体,这一发现对于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地球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024-04-03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郧西县发现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实物证据,本次郧西珊瑚化石的规模发现,不仅说明秦岭形成山脉前曾被海水淹没,也说明当地曾是古珊瑚在浅海大规模造礁的重要区域。
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