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鬼子姜,姜不辣

青岛西海岸新区科普创作协会
原创
立足青岛西海岸,以科普创作致力科学与艺术的重逢
收藏

刮了一场风,下了一场雨,秋天很有仪式感地将氛围营造到了该有的温度,落叶也跟着奔走相告:冬天来了。 清晨,漫步在小区邻村的田间地头。迎着朝阳,放眼望去,太阳收起了以往刺眼的光芒,多了些许柔和。一片片青涩的麦苗,格外醒目,叶尖的霜露在朝阳下折射出点点光斑,让人真切感受到了冬天的气息以及生命的顽强不息。 一抹淡淡的色彩早已柔和地渲染了东方的地平线。透过薄薄的晨雾,也渲染在远处一位正在弯腰干活老大爷的身上。迎着朝霞,走到老大爷跟前,看着被大爷用镢头刨出土的一棵棵像向日葵,根茎却跟生姜一样的东西,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捡起一块疑惑地询问起大爷,“大爷,这也是生姜吗?” 正在干活的大爷被我的问话打断,放下手里的镢头,擦了擦额头带着晨露的汗水,拍了拍身上的土,笑了笑说:“这不是生姜,这种姜叫鬼子姜,也叫洋姜。” 大爷接着抡动镢头,又刨在一棵根茬儿附近,再用力一翻,那些地下的块茎,从土里叫着闹着叽里咕噜翻滚着从土里跑出来,它们长得匀称,像是彼此通融过,各个拳头大小,表皮起伏不平,坑坑洼洼。这些块茎的色泽、形状,都与姜近似,只是少了姜外皮的光润,于是,我立刻确认了,它们这大名的由来,好像与它们的其貌不扬有关。

(此图片为作者本人拍摄) 大爷弯腰捡起一个,擦擦土,放在手心,说:“你看,它方不方圆不圆的丑样子,像不像个鬼脸?”我忙不迭点头,深觉大爷说的对极了。“听说这小东西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年岁不短了,有好几百年了。” “这样说来,它们肯定是洋鬼子漂洋过海带过来的。”我笑着迎合着大爷。 大爷被我的话也逗乐了。“鬼子姜喜欢瓦砾碎石丛中生长,喜欢往乱石堆里狂长,太肥沃的土壤,会板结了它的根,局限了它的生长力,它会自己钻地洞松土,鬼得很,所以老人都叫它鬼子姜。”他笑着把右手里拿着的鬼子姜,用两只手使劲搓了搓,咬了一口风趣地继续跟我说:“鬼子姜不但挖出来洗干净放到嘴里可以直接生吃,还有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呢!” 话说古时候,在偏远的大山深处一个贫穷的村落里,有一个父母双亡,跟随哥嫂一起生活且心地善良的小伙子。他的嫂子却是一个蛇蝎心肠,非常歹毒之人,每天都会逼迫小伙子早出晚归去山上干活。 在一个阴雨朦朦的日子,小伙子去山里干活天色已很晚。回家的路上,在路边的瓦砾碎石丛中,看到一群狼狗正在争夺一颗发着光亮,软软得像人心样的东西。小伙子拿起肩上的锄头打跑了争夺的狼狗,小心翼翼地捡起捧在手心拿回家后,用水清洗放到碗里。 小伙子带着疲惫进入梦乡后,人心样的东西竟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而且与心地善良的小伙子结为了夫妻,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都会来到小伙子身边,与他相伴相眠。 而小伙子心如蛇蝎的嫂子知道后,为了能让小伙子长久地为她干活,就说那姑娘是个妖怪,在小伙子外出干活时,故意打碎了那只盛“心”的碗,还觉得不解气,就把那颗“心”剁成碎块埋到了房后的井台边。 小伙子干活晚上回到家找不到了姑娘,蛇蝎心肠的嫂子谎称姑娘自己去大山里采药去了。到了深夜姑娘却托梦给小伙,说是她被嫂子谋害,已幻化成“鬼子姜”,每年开出黄花的时候会在井台上与他相会。 来年春天,小伙子到井台上一看,果然看到蓬蓬勃勃、密密麻麻的鬼子姜,于是每年都到井台与妻子相会,抱头痛哭,而且每年收获鬼子姜时,总不肯挖完,好让它生根发芽,盼的是来年和妻子重逢相会。 说到这里,大爷笑着说:“这个当然只是传说,只是为了说明鬼子姜的生命力很顽强,只要留下一点点块茎,来年它就又会生根发芽了。每年秋天,像向日葵一样的黄花就又会点缀天空。” 听着老大爷讲着鬼子姜的美丽传说故事,我拿出手机迅速查看着资料。 鬼子姜,也叫洋姜,学名为:菊芋,是一种多年生的宿根性草本植物。它最早起源于北美洲,在17世纪传入我国。与我国的生姜相似,它的根茎也长得相似,个头差不多,但更加光滑,吃起来却没有辣味。因此,普遍都叫它——姜不辣。 鬼子姜,是一种入侵物种,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它不挑选生长的土壤,几乎能在任何环境中生存,并且对贫瘠和干旱的土壤有很强的耐性。它耐寒、耐旱,块茎在0~6℃时萌动,8~l0℃出苗,由于鬼子姜的地下块茎能在寒冷的北方土壤下越冬,翌年萌发新株,故常被误认为多年生作物。其幼苗能耐1~2℃的低温。在18~22℃,日照12小时的条件下,有利于块茎的形成。块茎能在25~30℃的冻土层内安全越冬。 鬼子姜跟向日葵一样,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鬼子姜植株高大,比向日葵还高大,它的花酷似向日葵,植株也略像。只不过向日葵是单棵生长,而鬼子姜是丛生茎直立,株高2~3米。扁圆形,有不规则突起,地下块茎是不规则的多球形、纺锤形,皮红、黄或白色。姜花品种按块茎的皮色而分。叶基部对生,茎上部互生,长卵圆形,先端尖,叶面粗糙,叶背有柔毛,边缘具锯齿,绿色。叶柄上有狭翅。头状花序多个,生于枝端,黄色,外围舌状花,不易结实,管状花黄色。瘦果楔形,有毛,上端有2~4个具毛的扁芒。 鬼子姜还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灰分,纤维,粗蛋白,脂肪和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钙,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更有尼克酸,菊糖,丰富的淀粉等物质。鬼子姜以块根、茎、叶入药,具治热病、肠热泻血、跌打骨伤等功效。且它的块茎中含丰富的菊糖,为果糖多聚物质,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我查完资料放下手机,和大爷一起捡拾着鬼子姜。大爷把鬼子姜搓了搓,又咬了一口继续跟我说:鬼子姜不但营养价值高,还可以生吃,挖出来洗干净放到嘴里直接吃就行,它口感清脆,无异味,以前人们在饥饿难忍的时候,在野外见到鬼子姜往往直接挖出来生吃。 丛生的鬼子姜产量很高,贫困的年代曾是人们的“救命粮”。由于其地下的根块富含淀粉和果糖聚合物,鬼子姜非常适合用于泡菜的制作。特别是在过去,冬季可供选择的蔬菜较少,而鬼子姜恰好是最常见的下饭菜。许多人在冬季会制作大量的鬼子姜泡菜,作为主食的搭配。 听着大爷有声有色讲着鬼子姜的来龙去脉,还意犹未尽的时候,东方的那抹淡淡的色彩也缓缓地露出了地面,普照在大爷刨出的鬼子姜上,像向日葵花开一样,在冬阳下泛出柔柔地暖暖地金黄色的光…… 揣着老大爷送给我的几块鬼子姜快步回家的路上,耳边还响着老大爷摇着头说的话。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蔬菜和水果供应得到了改善。相比过去,现在人们可以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各类蔬菜和水果,而无需依赖鬼子姜来充饥了。一年四季各种各样的蔬菜,也早已替代了鬼子姜在饭桌上的位置,种种因素导致了鬼子姜越来越少有人去种植,从而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而被“遗弃”了。 我却仿佛看到,来年的秋天里,那株株在瓦砾碎石丛中的鬼子姜,花静静地开着,在逐渐狂躁的秋风里,找寻着它生命的真谛,找寻着那个属于它自己的历史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