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科普—知艾防艾,远离艾滋
铜官疾控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新报告HIV/AIDS患者每年超过10万例,其中经性途径传播的占95%以上,遏制性传播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控制艾滋病流行的关键。
作为大众人群,我们可以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远离艾滋病,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亦称艾滋病病毒,HIV会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为CD4+ T淋巴细胞),导致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最后导致死亡。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药物。
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体液有哪些?
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胸腔积液、腹水、脑脊液、羊水和乳汁等液体中。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性传播: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与感染HIV的同性或异性发生有体液交换的性行为,可以导致HIV的传播。包括不安全的同性性行为、异性性行为和双性性行为。
.血液传播:通过输入含有HIV血液/血制品或使用含有HIV的血液污染相关器械可造成HIV的传播。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和血制品、食用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共用被污染的剃须刀和牙具、文眉、文身等。
.母婴传播:即感染HIV的孕产妇将病毒传染给其孩子。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感染和哺乳传播。
注意:共用餐具、蚊虫叮咬、游泳等日常接触等不会传播艾滋病!
感染HIV到发展为AIDS的三个分期
从感染HIV到发展为AIDS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在未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治疗的情况下,HIV感染的全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期:
.急性期
即在感染HIV的前6个月内,出现发热,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持续1-3周后自行缓解。
.无症状期
持续时间一般为4-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在无症状期,由于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免疫系统受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
.艾滋病期
即感染HIV后的终末阶段。患者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可表现为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腹泻、6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等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如淋巴瘤、卡波西肉瘤)。
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性行为。安全套能有效地避免体液接触,降低HIV感染风险,是预防HIV感染最经济、简便和有效的方法。
.远离毒品,避免共用针具。
.推行无偿献血,献血人群到正规医疗机构献血,献血前进行HIV筛查。
.知情交友,避免与HIV感染状况不明的人发生高危性行为。必要时在性行为前了解性伴的HIV检测结果,并针对感染状况采取保护措施。
.控制母婴传播。通过筛查,尽早发现感染HIV的孕产妇,并对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规范治疗。
.HIV暴露前预防(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事前服用预防药。即HIV阴性人群通过使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来预防HIV感染的生物学预防方法。目前常用的有每日服药法和按需服药法。
.HIV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及时服用“后悔药”。即尚未感染 HIV 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如与 HIV 感染者或感染状态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及早(不超过 72 小时)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降低 HIV 感染风险的方法。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树立健康意识,认识艾滋,远离艾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