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时间太短了!”这是前京东副总裁、渐冻症患者蔡磊近日发出的感慨。面对无情渐冻症的侵袭,他虽身体日渐衰弱,却心怀壮志,誓要“全力和死神最后一击”。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蔡磊的世界,见证他在渐冻症无药可治的困境中,如何以实际行动推动科研进程,以及近期关于渐冻症致病新因的重大发现,为治愈之路带来新的希望。
“破冰者”蔡磊:与时间赛跑的五年
一年前,蔡磊的《相信》一书出版,那时他尚能清晰吐字,用力讲述自己与渐冻症的抗争故事。如今,央视新闻记者再次探访,蔡磊的言语已含混不清,但他眼中闪烁着坚定与不屈的光芒。
这位曾经的商业精英,如今正身处渐冻症的晚期,舌头和下嘴唇都已萎缩,说话需要用尽全身力气;晚上要依赖呼吸机入睡,早上四五点钟就醒来;脊柱的弯曲让他站不稳也坐不住,洗澡成了他最大的难题。但即便身体每况愈下,蔡磊的工作却从未停止。他依然坚持每天与骨干同事奋战到十点、十一点,为攻克渐冻症贡献自己的力量。
蔡磊的病情恶化,是渐冻症这一残酷疾病无情摧残的结果。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这个医学界尚未攻克的难题,让无数患者陷入绝望。蔡磊的遭遇,只是众多渐冻症患者中的一个缩影。他们承受着身体逐渐僵硬、功能丧失的痛苦,却无药可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命一点点流逝。
然而,蔡磊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推进药物科研,试图攻破渐冻症。他深知,这条路充满荆棘,但他愿意为了活命的机会而努力。今年年初,蔡磊更是宣布与夫人再捐1亿元,支持攻克渐冻症的科研项目。这笔资金中,一小部分来自《相信》的版税,大部分则来自“破冰驿站”的带货直播。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在《相信》中所写的:“灶台不会因为有人生了重病就不用擦,桶装水喝完了还是得换,日子要照常过下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蔡磊的脸上,他吃力地说出了那句:“我还是期待那一天,在快倒下之前,干掉渐冻症。”
新发现:核仁应激与“有毒”蛋白,渐冻症致病的新线索
那么,渐冻症究竟为何如此难以攻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俗称“渐冻症”)是一种渐进且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与艾滋病、癌症、白血病、类风湿等并列的5大绝症之一。迄今为止,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大约80%的患者会在发病后5年内死亡。医学界对渐冻症的致病原因一直无法彻底揭开,更没有找到有效的药物阻断疾病发展。
然而,科学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歇。最近,《分子细胞》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了渐冻症的新致病线索:核仁应激与核糖体蛋白异常累积。核仁是细胞核内负责核糖体生物发生的关键结构,随着年龄增长,核仁易受外界干扰,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对于对蛋白翻译需求极高的神经元而言,核仁的任何微小变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造成神经元功能显著受损。研究发现,运动神经元中积累的“有毒”核糖体蛋白可能是渐冻症的罪魁祸首。这些蛋白过度累积,抑制正常细胞功能,导致神经元崩溃。
过往研究发现,许多遗传性ALS患者携带有C9ORF72基因突变,这种突变促使富含精氨酸的多肽片段在核仁中累积,会破坏核仁功能,引发细胞死亡。实验中,当向细胞引入大量此类多肽后,确实诱发了核仁应激,核糖体组装受阻,大量游离的核糖体蛋白堆积,破坏细胞废物清除系统,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这一新发现揭示了渐冻症与核糖体疾病间的相似性,为研发新疗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结语
蔡磊,这位罕见病患者中的“孤勇者”,不仅以自身的抗病经历激励他人,更以实际行动推动科研进步。他联络医生、科学家,亲力亲为投入研究,为罕见病患者树立典范:“社会各界对罕见病投入不足,但作为患者都不努力,如何指望更多其他人来努力?你应该主动担当,不要等靠要。”他创立的“攻克渐冻症慈善信托”,旨在永续支持相关科研工作,即使在他病倒的那一天,也能确保后继有人继续这场“破冰”之战。
蔡磊深知,科研突破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投入与耐心等待。他直言:“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两三年就有成果,这事早成了。但总要有人去做,对吗?”他坚信,正是这份坚守与执着,才有可能推动罕见病研究不断向前,为未来的治愈之路奠定基石。他以生命最后的力量,点燃希望的火种,期待后人接过接力棒,继续这场与“渐冻症”的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