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回大地,阳气升发,万物复苏。然而此时乍暖还寒,细菌和病毒等各种病原微生物渐渐活跃,也非常容易发生很多疾病。于是,人们开始关注用平衡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甚至服用一些免疫增强剂等药物来提升机体免疫力。但对某些疾病的患者来说,并不能靠免疫增强剂来抵抗疾病,而是要依靠免疫抑制剂才能给身体更好的保护。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药娃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与免疫相关的免疫抑制剂,看看抵抗疾病、平衡机体免疫为什么也需要它。
免疫力越高越好?
所谓“免疫”,顾名思义是指免除瘟疫(在古代,瘟疫指各种疫病)。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好比在一个国家,军队和警察就是国家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对于机体来说,白细胞就是人体中主要的免疫细胞。那么免疫的作用是什么呢?免疫就是用来防御的,免疫力就是防御力。
既然是防御,那免疫力不是越高越好么,为什么还要用免疫抑制剂这种药物来保护我们呢?
这是因为,人体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生理平衡被打破,免疫系统往往也会出错。如果免疫系统过强就会出现“敌我不分”的情况,误伤人体正常细胞。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来调整免疫,维持机体生理平衡。
抗“内乱”的小战士都有谁?
那么,在哪些疾病状态下会使用免疫抑制剂呢?主要是器官移植术后与患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时,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自己的组织,这就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镇压体内的“暴乱”,抑制对机体不利的免疫反应。
比如把A的肾脏移植到B的体内,B会排斥A肾脏,移植之后必须抑制B的免疫系统,保证A肾脏的存活。对于这种错误的免疫,目前没有纠正的能力,只能抑制。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有哪些呢?
危害太大不敢用?
免疫抑制剂在发挥抗免疫作用的同时,很难做到不破坏机体“其他环境”的稳定。机体免疫一旦被抑制了,就相当于国家削减了军队和警察,削弱了国防系统,会造成外来侵略者的入侵和国家内部的“动荡不安”,出现一系列后果,如外源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诱发或加重感染,出现肝功能损害、肾损害、诱发糖尿病、骨髓抑制、致癌、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等。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免疫抑制剂危害都这么大,令人望而却步呢?其实不然。
各种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不同,不良反应也各不相同。
而且,不良反应的程度与使用剂量或血药浓度有关。即使出现不良反应,大部分在停药或减量后均能缓解。
以他克莫司为例,该药个体差异大,治疗窗窄,治疗剂量接近中毒剂量,血药浓度过低会增加排斥反应,过高则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因此,使用时应根据患者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定期复诊,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力求使疗效最佳,不良反应最小。
使用免疫抑制剂时应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停药或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