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首次!我国科学家取得重大突破

科普中国
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收藏

量子模拟实验有了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6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利用“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拟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这是量子物理学和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成果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

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置于磁场中的材料时,电子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在材料内部产生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的电压。这个效应由美国科学家霍尔在1879年发现,并被广泛应用于电磁感测领域。反常霍尔效应是指在没有外部磁场的情况下观测到相关效应。

在传统的量子霍尔效应研究中,采用的是“自顶而下”的方法,这通常意味着研究者从已经存在的材料出发,利用这些材料的固有结构和性质来实现量子霍尔态。这种方法需要特定的条件,比如极低温环境、高纯度的二维材料和强磁场,这些条件往往很难满足,且对实验的控制和操作有限制。

与之相对,人工搭建的量子系统结构清晰,灵活可控,是一种“自底而上”研究复杂量子物态的新范式。“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控性,研究者可以精确地控制每一个组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操纵量子系统。”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说,这类技术被称为量子模拟,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内容,有望在近期应用于模拟经典计算困难的量子系统并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

“通俗来说,如果把量子霍尔效应比作一座房子,‘自顶而下’的方法就像是在现有的房子基础上进行装修和改造,而‘自底而上’的方法则是从一块砖、一片瓦开始,完全按照设计图纸重新建造一座房子。”陆朝阳形象地说。

此次,研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超导量子比特Plasmonium,成功实现光子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并进一步构建出作用于光子的等效磁场以构造人工规范场,从而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对这项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种‘自底而上’的途径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想法’,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验,为基于任意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记者 陆成宽 吴长锋

来源:科技日报

评论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师级
潘建伟院士的团队的成果的发表,不仅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在量子世界探索中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的量子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量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的量子应用从实验室走向实际,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2024-05-06
科普:zhf
少师级
潘建伟院士团队的这一突破,通过“自底而上”的量子模拟方法实现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前沿探索能力,也为理解和操控量子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2024-05-06
科普lyjzgf
庶吉士级
这一成果有望加速量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构建更稳定的量子计算机、提升量子通信的安全性以及优化量子传感器的性能,对量子科学和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02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