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姨,你还记得我吗?”又到复查日,卵巢癌患者方方(化名)如过去一样,来找自己的主诊医师复查。
“我永远记得,她在初次手术的刀疤上纹了一朵莲花,漂亮而富有活力,就像她的人生一样等待绽放,她复发后第二次手术时我们也特地给她把花纹对上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潘凌亚教授指出,在过去的三十年间,50岁以下被诊断癌症的人数增长了30%,每年50岁以下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百万,而卵巢癌就是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1“卵巢癌患者中,压力较大的是中年女性,她们既是母亲,也是女儿,拥有着双重的身份,也承担着更多家庭的责任。”面对卵巢癌这样恶性度高、容易复发的疾病,如何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投入治疗,以及制定合理的方案,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都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在 “世界卵巢癌日”和“母亲节”之际,潘凌亚以及全国多位妇瘤医生,携手卵巢癌患者共同走入录音棚,录制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期待这首歌,可以鼓舞更多的卵巢癌患者,让他们拥有面对疾病、积极治疗的勇气,同时,增强大众早筛意识,让‘妈妈’远离卵巢癌。”
强化高危人群监测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较为隐匿,患病初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中晚期。另一方面,晚期患者预后较差,五年生存率仅有40%左右,且70%的患者经初次治疗后,仍有可能在2-3年内复发。因此,卵巢癌的早诊早治尤为关键。2
尽管目前尚未出现成熟的早期筛查手段,但卵巢癌有一类高危人群,即具有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的人群,应当引起注意。潘凌亚解释道,通常是患者确诊癌症后发现自己是BRCA基因突变,而其亲属进行基因检测时也发现结果呈阳性。数据显示,正常女性卵巢癌终身发病风险为1.5%,但BRCA1突变者的发病风险高达59%,BRCA2突变者为16.5%。3因此,潘凌亚建议,对于这部分有肿瘤家族史和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腹部B超等影像学检测。另外,《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也指出,在患者完成生育意愿后,做预防性双侧输卵管切除,可显著降低BRCA基因突变者的卵巢癌发病风险。4
“在门诊见了太多如方方一样年轻的卵巢癌患者,她们都很年轻、有活力、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却不幸罹患了卵巢癌。”潘凌亚强调,年轻人更要重视自己的健康,不能因害怕麻烦、怕查出病来,就不去参与健康体检,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重要器官做个B超,肺做个CT,可有效发现大部分早期肿瘤。
手术+化疗+维持治疗,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我还能活几年”这是潘凌亚接诊的卵巢癌患者最关切的问题。
卵巢癌恶性程度高的体现之一,就是容易复发和转移。“治疗不足一年,我就出现了复发转移,起初是没有办法接受的,但现在我病情稳定,除了吃药、复查之外,我就到处旅游,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家人的陪伴和支持给了方方极大的动力,而被患者们亲切地称为“潘姨”的潘凌亚,也为方方拨开了复发的阴霾。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卵巢癌的治疗进入了新的时代。潘凌亚指出,现在已经有许多卵巢癌患者可以像方方一样,获得长期且有质量的生存。
“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有很多,有患者的因素,也有治疗的因素。”在潘凌亚看来,有个好的手术,是卵巢癌治疗的良好开端,特别是初次手术,一定要尽可能的把肿瘤“切干净”。此外,还需要在术后进行足量的化疗,以达到进一步清除癌细胞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随着创新药物的涌现,目前在手术、化疗后,还可以通过规范的应用维持治疗药物,有效地延缓卵巢癌患者复发。
“以往,患者经过初次手术化疗后,都会常问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不要这么快复发?但那时我们很难给予患者满意的答复。”潘凌亚回忆,“现在我有了像PARP抑制剂这样的靶向药物可以进行维持治疗,让复发来的晚一些、更晚一些,患者也能更安心的享受平静的生活。”
精准治疗,让慢病化更近一步
方方,距离第一次确诊卵巢癌已经8年,从起初复发的焦虑不安,到经过维持治疗后的“重启人生”,一路上也见证了卵巢癌逐渐迈向“精准治疗”和“慢病化管理”的发展。
潘凌亚表示,基因检测不仅仅可以作为遗传咨询的手段,更是目前卵巢癌患者选择维持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现在卵巢癌治疗中各大指南最推荐的检测包括BRCA和HRD检测。
“在卵巢癌患者中,约20%为BRCA基因突变5,这部分患者此前已被证实是可以从PARP抑制剂显著获益的。”潘凌亚解释道,“随着更多研究发现,HRD阳性患者也同样是这种靶向药物的获益人群,而这部分人群比例大约占到50%6,在中国人群中甚至能达到68.7%7。这意味着PARP抑制剂的受益人群可能扩大了三倍。”
一项名为PAOLA-1的全球三期临床研究显示,通过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进行维持治疗,HRD阳性的一线晚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提升至65.5%8,让更多晚期卵巢癌患者群体看到长生存的可能。
“卵巢癌已经朝着慢病化治疗的方向在发展,医生在治疗上,应更加注重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也要和医生打好配合,积极进行治疗。”潘凌亚强调,“以往说‘肿瘤治疗是场持久仗’,但现在我更想说‘要学会和疾病相处’,要科学、客观的面对疾病,不要经常被自己的情绪左右,勇敢且慎重的迈出抗癌的每一步,我们一起迎接‘风雨过后的彩虹’。”
参考资料:
1. 新研究:全球50岁以下人群癌症新发病例数激增-新华网 (xinhuanet.com)
2. 0feefc11d98840898b136ac3d9a4ee20.pdf (nhc.gov.cn) 发布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日期:2022-04-11
3. Cancer Risks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Results From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EMBRACE | JNCI: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Oxford Academic (oup.com)
4. 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的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zgsyz.com)
5. (PDF格式)BRCA1和BRCA2变异体在中国乳腺癌和卵巢癌患者中的综合分析 (researchgate.net)
6. c4118379c4ec7a97.pdf (hnwsjk.cn)
7. 尼拉帕尼维持治疗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nejm.org)
8. Olaparib plus bevacizumab first-line maintenance in ovarian cancer: final overall survival results from the PAOLA-1/ENGOT-ov25 trial. - Abstract - Europe P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