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什么?比空调还凉快?广东竟有这种地方......

科普广州
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官方账号
收藏

大家有听说过“绿色”空调吗?

即是我们的岭南特色——冷巷
据说这比空调还要凉快

究竟是什么原理?
科博士带领大家揭开
降温的“谜底”吧!


冷巷是指在夏热冬冷地区传统聚落中的民居建筑经过一定秩序组合后形成的狭窄巷道或廊道,是中国南方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用于通风换气、改善内部小气候的建筑构造形式。
岭南地区长夏无冬、温高湿重、雨量丰沛的气候特征,促使本地居民在房屋建造时多采用“冷巷”来组织空间结构。“冷巷”不仅能有效改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在建筑意境打造、艺术装饰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冷巷位置示意(珠海市历史建筑鸡山村松鹤唐公祠)
图/广东自然资源
冷巷有两种,一种是室内连接各房间的通道,此巷道长期不受太阳辐射,空气流通顺畅,生活余热少,称为“室内冷巷”。
另一种是外墙与周围墙之间或相邻两屋之间狭窄的露天通道,此巷高而窄,受太阳照射的面积小,受晒时间短、温度较低,称为“露天冷巷”,也称“青云巷”。



室内冷巷
露天冷巷(青云巷)
图/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


(1)
形态:改善“微气候”的风道
冷巷通常顺着建筑进深为一向布置,巷宽较窄,大约在1米至3米之间。
冷巷两侧山墙较高,能够有效地阻挡太阳辐射直接进入巷子内部,当风通过没有障碍物的冷巷时,空气流速相对室内较快,在冷巷内部就会形成负压区,在气压的作用下实现冷巷与室内空气的对流,产生热量交换,具有明显的被动降温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场地的微气候环境。


珠海市历史建筑镜堂杨公祠的冷巷
图/广东自然资源
02
空间:绝佳的通风体
珠海地区古建筑中的冷巷多为露天冷巷,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底部界面、两个侧面墙体以及前后的巷头部、巷尾部,冷巷截面面积较小,两侧墙体高大,风经过冷巷时,由于狭管效应,风速增大,风压降低,与冷巷接通房间内的较热空气就会被带出,较冷空气就会进入补充,从而达到通风效果。



珠海市历史建筑 会同村六巷24号、五巷31号民居冷巷
图/广东自然资源
据相关研究显示,冷巷内的风速比厅堂和天井空间都要高,凸显了冷巷的气流加速特点。从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实地测得的气温数据可以看出,白天冷巷内气温较其他空间均低1℃—2℃,使即便在岭南炎热湿润的夏季,只要置身冷巷空间,仍能获得相对舒适的阴凉状态。
因此在古建筑活化利用中,人们通常会在冷巷空间沿墙面一侧摆放石凳、仿古桌椅等或古朴、或灵巧的家具。
如珠海市历史建筑“会同村六巷24号、五巷31号民居”,既不影响正常通行,又为居住者或游客提供小憩的场所,于湿热难耐的夏日中获得一丝凉爽感受。


陈家祠青云巷
图/ 广东省城市建筑学会
广州陈家祠是一座名为书院的合族宗祠,在厅堂之间、厅厢之间以及正厅和侧厅之间均有冷巷,又称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冷巷除了有通风、采光、防火、交通的功能之外,还有排水、晒晾、栽种花木等功能,也体现了岭南传统庭院的务实性。


冷巷的门头有着物质和艺术的双重功能。
珠海大部分历史建筑在建造或历次修缮时,为了能使冷巷门能更长久地使用,更顽强地经受风雨侵蚀,巷门多用一圈经久耐用的石条围束,不仅起到加固的作用,还为巷门增添了美观性。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家三庙装饰华丽的冷巷门
图/广东自然资源
至于冷巷门头,则一般朴素简洁,屋顶由人字形两面坡改为从墙上伸挑出墙面的一面坡,具有遮风挡雨的功能。因为门头位置显著,尤其是正立面的冷巷门头,则会加以梁枋、灰塑、门匾、对联等装饰,使之具有艺术的美感,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主人的审美品位和财富水平,如珠海市历史建筑“东岸村黄氏大宗祠”的冷巷门头。


珠海市历史建筑 东岸村黄氏大宗祠冷巷
图/广东自然资源
在古代,先辈们尚不掌握现代物理知识,却能通过一代代能工巧匠的经验探索,掌握了冷巷这种改善微环境的空间组织形式,借助自然的力量就可以使建筑物获得舒适的温度、湿度,既达到了通风降温的效果,又通过精美的装饰提升了建筑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古人这种朴素的建筑智慧和空间设计,也为我们改善现代居住空间、公共空间环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看完这种“绿色”空调
你是不是也领略到了
先辈们的建筑智慧?

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想看更多有趣又实用的内容
赶紧关注我吧
来源:广东自然资源,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广东省城市建筑学会。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源版权图库创客贴,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评论
汨罗镇徐志雄
少师级
已阅
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