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由该中心牵头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标志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正式建成。
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主站。
工艺测试结果表明,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具备对行星际闪烁信号的连续探测能力,一主站、两辅站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初步设计要求。
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是我国首台专门用于行星际闪烁观测的射电望远镜,坐落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由一个主站、两个辅站构成。“三个台站之间两两连线,可以组成一个近似等边三角形,站间距约200公里。主站拥有目前我国最大的抛物柱面射电望远镜,由三排南北长140米、东西宽40米的抛物柱面天线组成。”子午工程二期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院士说。
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辅站。
空间天气的科学研究和业务预报,必须从日地系统耦合的角度来剖析“太阳大气爆发—行星际空间传播—地球空间响应”的因果时序完整链。行星际空间扮演衔接太阳和地球的关键纽带角色,是日地系统的非线性传输通道。
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通过探测天文致密源的射电辐射,感知太阳风湍流引起的流量闪烁信号,遥测行星际太阳风的径向速度和密度变化,是行星际空间天气日常监测的高效地基设备。
“该望远镜由我国自主研制,在327、654、1400兆赫兹的频段上实现宇宙极弱瞬变射电信号的高灵敏度捕捉,其主站的天线口径、噪声温度、探测灵敏度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子午工程二期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颜毅华说。
王赤表示,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下一阶段将致力于填补我国行星际日常监测的盲区,逐日遥测行星际太阳风速度,开始捕捉太阳风暴在行星际空间的动态传播过程,尽早为我国行星际空间天气预报提供自主的原始观测数据和定量数值预报产品,为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实施又添利器,为全球应对空间天气灾害作出中国贡献。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