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长春机场出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一位旅客在走出客舱后手扶廊桥桥壁缓缓蹲下,手捂胸口,表情痛苦,乘务组见状立即在廊桥开展紧急救助;时隔两日,在从昆明飞往珠海的航班上,一位旅客突发疾病,航班紧急备降南宁机场,多方联动为患者架起了“生命之桥”。每一次紧急救助,在民航人眼中,都是在与时间赛跑。而对旅客来说,如果在乘机出行过程中突发疾病,怎样才能有效求救、正确自救甚至防患于未然呢?请收好这份急救指南,让空中旅途更添一份安心。
在机场 发现异常应及时求助
随着我国民航旅客运输量的不断增长,老年旅客、儿童旅客、求医旅客日渐增多,紧急医疗事件发生的频率也有所提升。近期,在厦门机场候机楼内就接连发生了两起紧急医疗事件:一位菲律宾籍旅客突感胸口不适,因疼痛倒地,在机场医护人员的全力施救下,该名旅客逐渐恢复了心跳和其他各项生命体征;次日午间,一位旅客在如厕时突感身体不适,晕倒在地,医护人员经过5分钟紧急救助,终于将其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在这两起突发事件中,医护人员从快速反应到诊断治疗,从果断抢救到及时转运,在每个环节与“死神”博弈,成功挽救了旅客的生命。在为机场医护人员点赞的同时,我们也应认真思考,如果在机场突感身体不适,旅客第一时间该做什么?显然,最快、最有效的办法是立刻向身边的机场工作人员或其他旅客求助,千万不要硬扛。
民航旅客在地面阶段突发疾病时,按照通常的处置流程,工作人员会立即向调度部门报告,由调度部门协调机场医护人员到场开展初始救治。如果医护人员判断旅客病情较重,会迅速将其转运至医院接受进一步诊断治疗。因此,如果旅客在候机过程中突感身体不适,或发现其他旅客出现异常,应立即求助身边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拨打所在机场的医疗急救中心电话。
在拨打急救电话时,旅客应尽量说清所在位置、病情要点和患者基本信息,如“患病旅客是中年男性,在航站楼三层E08登机口处,有呕血、意识不清等症状”,并尽可能冷静回答医生的提问,保持电话畅通。另外,旅客还可以通过机场网站或小程序查询医疗救助信息。例如,昆明机场小程序具备“医疗急救”功能,旅客进入详情页面后可一键拨打昆明机场总台电话,或根据导航提示前往航站楼内的医疗救助点。
机场急救中心一般能为旅客提供航站楼内出诊、急救及转送患者等服务,并备有常用的急救药品。在广州白云机场,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机场急救中心曾在一天内连续收到心衰、心梗、脑出血3起紧急救援通知,并成功为3位危重患者赢得了挽救生命的时间。
不仅如此,机场通常会配备有“救命神器”之称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遇突发情况,旅客可通过微信查询距离最近的AED,第一时间获取急救设备并在“黄金4分钟”内施救。
飞行中 争分夺秒实施急救
通常来说,旅客如果在空中突发疾病,急救难度大于地面。一旦发生此类情况,空乘人员又是如何救助旅客的呢?
乘务员在机上进行急救,通常遵循的原则为:提供必要且基本的急救服务,直至专业医护人员赶到,而不是像医生那样诊断患者的病情或进行预先治疗。
如果飞机已经起飞,旅客突感身体不适,要及时向空乘人员求助,为治疗争取时间。空乘人员在上岗前都曾接受专业的航空医学培训,上岗后也会定期进行航空医学复训。当发生紧急医疗事件时,乘务员会迅速作出反应,使用机上配备的医疗包,针对旅客病症进行应急处置。在必要情况下,机长会联系邻近机场紧急降落,将保障旅客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按照航企的处置程序,乘务员首先会将相关情况立即报告机长,告知患者信息和症状,包括其有无知觉,以及姓名、性别、年龄、计划抵达的目的地、着陆后需要的医疗救助种类等;随后,乘务组会立即广播寻求医疗协助,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准备好相应的急救设备。如果患者已休克或昏迷,乘务员会立刻实施急救,并尽快将其转运至地面进行抢救。经机长同意后,乘务员会详细了解并记录事件经过以及患者周边2位~3位旅客的姓名、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等信息,请相关旅客签名并提供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信息。最后,乘务长会对事件进行记录,填写紧急医学事件报告单。
近年来,各大航空公司不断探索医疗急救新方式。2016年,南航率先实施“机上医疗志愿者计划”,招募具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建立志愿者档案。在志愿者乘坐南航航班时,系统中会出现标识,遇有旅客突发疾病,乘务员可以很快找到志愿者协助。2017年,东航启动了“东航空中医疗专家”项目。一旦飞行途中有突发情况,东航乘务员便能够根据特殊标识自主识别并联络航班上的医疗专家,第一时间开展专业救助。
对旅客来说,有些急症的出现并非毫无征兆。在乘坐飞机时,如果自己或同行旅客出现颜面及嘴唇颜色异常改变、表情痛苦、面部及躯干大汗淋漓、呼吸急促或喘气震颤等异常情况,需要格外警惕。
出行前 防患未然是关键
在搭乘飞机出行前,旅客最好提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必要的航空医疗急救常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如果旅客有不符合民航出行要求的病史,应咨询专业医护人员,确认能否搭乘飞机出行。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旅客应根据医护人员的建议携带必备药品。“出门记得带药,值机别忘装包,病史做好小抄”,贴心的网友为患病旅客总结了航空出行小贴士,乘机前不妨默念一遍,以提醒自己做好相应准备。
在乘机时,除了要随身携带必备药品,旅客还可以带上一些治疗小病的常用药,切记不要将其放在行李箱内。众所周知,飞机起飞后,旅客身处密闭空间,若突然出现不适症状,当时可动用的资源不外乎自备药品或乘务员提供的急救药品。两相比较,更快捷、更有针对性的自然是前者。
除自备药品外,旅客还可以制作一张个人医疗信息卡并随身携带,将其放在钱包内或衣服口袋里。卡片上至少应注明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紧急联系人、联系电话、既往病史、目前在服用的药物等信息,血型等其他重要信息也可以标注在卡片上。
对于长途出行的旅客来说,切莫过量饮酒、吃不洁或陌生的食物。饮酒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在无人看管的状态下,醉酒后呕吐物进入气道引起窒息甚至死亡的案例不计其数。而不洁食物则是急性消化道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此外,旅客如果发现自己有胸痛、胸闷症状,要尽快就医,不要在等待中延误最佳救治时机。
一旦旅客出现急症,关键时刻也离不开自救。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能报告病情的旅客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比如向救护人员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的病情,包括目前的不适症状、不适感的性质、认为诱发或加重不适的因素和既往病史等。
如果旅客感到自己即将失去意识,记得尽力呼救并具体到某个人,因为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向单个路人求助的成功率远高于无目的的呼喊。另外,患病旅客应尽量寻找相对平整、开放、通风的地方,扶着支撑物倚靠着或慢慢侧卧躺下,在避免摔伤等二次伤害的同时,也方便他人及时发现并提供救助。
Tips:
在乘机前预防不适症状
1.乘机前不要吃得过饱或空腹
乘机前吃得过饱,会加重胃、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负担,在飞机颠簸时不适感会更加明显。空腹乘机则容易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2.避免食用易胀气的食物
啤酒、汽水、豆类、萝卜、薯类、生菜、黄瓜等食物容易在体内产生气体。如果过多食用,旅客在高空飞行时可能会出现腹胀、胸闷、呼吸不畅等不适症状。
3.避免食用高脂、高糖类食物
油炸食品、过于甜腻的食物在胃里停留时间较长,且不易消化。加之旅客在空中肠胃功能减弱,消化液减少,体弱者容易出现胃肠痉挛等症状。
4.保证充足的睡眠
乘机前应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保持与在家时一样的作息时间,避免打乱正常的生理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