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的大量矿藏及其潜在的经济收益促使深海采矿的兴起。为了解深海采矿的潜在影响,科学家们经常求助于海绵和海蛇尾等滤食性生物。这些生物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特别容易受到采矿相关污染的影响。
海绵充当着强大的“活过滤器”,处理大量的水,提取微小的食物颗粒和溶解的营养物质。这种过滤活动使它们容易摄入悬浮在水柱中的任何污染物。海蛇尾也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当它们在海底移动时,它们摄取并重新分配沉积物,在深海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生物与海底的密切互动意味着它们可能积聚从受干扰的沉积物中释放的污染物。
由于这些生物依靠过滤周围环境来维持生计,它们特别容易受到采矿活动带来的污染物的影响。这种敏感性使它们成为科学研究中有价值的指标。通过监测它们的健康、行为或组织化学变化,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与采矿相关的污染的传播和生态影响。
最近发表于《深海研究第一部分:海洋学研究论文》的一项研究中,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与挪威卑尔根大学的研究表明,深海采矿颗粒的释放会对深海动物产生严重的有害影响。
左: Geodia barretti未暴露的个体。右: Geodia barretti暴露于粉碎的SMS沉积物中21天,每天12小时。图源: DOI: 10.1016/j.dsr.2024.104311
研究通过将常见的深海海绵(Geodia barretti)及其相关的海蛇尾(brittle star)物种暴露于由破碎的海底块状硫化物(SMS)沉积物形成的相关浓度的悬浮颗粒中,模拟了采矿羽流对其的影响。SMS矿床是海底的大型三维地质构造,是深海采矿的主要目标。
研究表明,暴露于悬浮的SMS颗粒后,海绵组织坏死的数量增加了10倍。实验中所有的海蛇尾在暴露十天内都死亡了,这可能是因为接触了有毒的金属。在接触SMS的海绵中发现铁和铜的浓度高出10倍,表明悬浮的采矿颗粒在这些滤食性动物的组织中有积累。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强调迫切需要全面评估深海采矿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深海海绵和相关物种观察到的不利影响表明底栖-中上层耦合过程可能受到破坏,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制定保护这种深海动物群的指南。”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研究表明了与深海采矿活动相关的潜在生态风险。最近研究表明,北大西洋深海海底的很大一部分是非常多产的、以海绵为主的生态系统,而非通常认为的“贫瘠的沙漠”。通过展示采矿颗粒对这些海绵的影响,该研究强调了可持续管理实践的必要性,以减轻采矿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
THE END
本文仅代表资讯,不代表平台观点。供参考。
编译 | Sara
审核 | LYJ
排版 | Sara
参考资料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