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血管通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形成一直是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效果的主要问题。因此,了解其形成的危险因素,掌握相应的预防策略,对于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1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年龄、性别、体重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情况,都是影响内瘘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高龄患者由于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血管弹性减弱,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形成血栓。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障碍,使得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体重过重或肥胖的患者由于体内脂肪含量较高,也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形成血栓。
1.2手术操作及内瘘维护
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内瘘维护的质量也是影响血栓形成的因素。术中穿刺失败、反复穿刺、包扎过紧等操作不当均可导致血管内膜损伤,进而引发血栓形成。此外,内瘘维护不当,如压迫止血时间过长、包扎过紧等,也可能导致内瘘血流不畅,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1.3超滤及透析治疗
超滤与透析治疗在维护患者生命健康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风险。超滤过多、过快,可能导致血容量急剧减少,进而诱发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这种情况下,组织间隙的水分难以迅速补充至血管,增加了血液黏稠度,容易形成血栓。同时,透析过程中血红蛋白升高和血液黏稠度的增加也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2.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预防策略
2.1患者教育及自我管理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其对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认识,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一环。患者应了解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掌握自我观察及护理的方法,如控制体重、避免受力、避免刺激因素等。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透析治疗,按时服药,控制基础疾病,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2手术操作及内瘘维护的规范化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精细操作,减少手术创伤。在内瘘维护方面,应注意避免反复穿刺、包扎过紧等操作,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内瘘部位清洁干燥。同时,医护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3合理使用抗凝药物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形成。但需注意,抗凝药物的使用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避免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2.4定期检查与随访
通过定期检查,医生和患者都能及时掌握内瘘的状况,从而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同时,医生的定期随访能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这种双向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确保内瘘的长期稳定运行,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透析治疗。
3.研究进展与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内瘘血栓形成的机制、高危人群识别以及新型预防策略的探索等方面。例如,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内瘘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为寻找新的预防靶点提供理论支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识别内瘘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以便进行精准干预;探索新型抗凝药物或治疗方法,以提高预防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相信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的认识将会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相信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效果和寿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保障提供更多支持。
本文作者:眉山市子瞻老年病医院 张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