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4亿年前的“小苹果”,像船锚一样固着在海底!

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
展品有化石、矿物、宝玉石、观赏石、钟乳石、名木乌木等。
收藏

从奥陶纪中期到泥盆纪晚期,海洋中曾经出现过一类外形奇异的生物,它们的身体呈球状或囊状,披着许多不规则的多边形骨板,腕肢附生在骨板上,口部、肛门、水孔、生殖孔全部长在腕肢围绕的口面,在这就是棘皮动物海林檎。

海林檎这个名称源于它的外形。以外形命名的海洋生物并不少,很多海洋哺乳动物就以陆地上外形近似的某种哺乳动物命名,如海狮、海象、海豹......而棘皮动物在演化中经常不走寻常路,被戏称为“极皮”动物,它们的命名也和外形一样五花八门,动物、植物、器官、甚至非生物无所不包,如海星、海胆、海蛇尾、海百合,海林檎就是因形似林檎而得名,其拉丁学名“Cystoids”也同样源于外形,意为“囊状的”。

林檎一意为苹果或花红果,但两者的果皮都十分光滑,显然与海林檎身披骨板的形象不太符合,因此更接近的应该是另一种同样称为林檎,别名释迦果的潮汕著名水果。

说回正题,海林檎是一类原始的棘皮动物,有很多属种,与早期的海百合一样,由萼、茎、腕三部分组成,部分属种没有茎部。它们身披的骨板叫萼板,主要成分为坚硬的钙质,不同属种的萼板数量不定,形状不一,相互连接形成萼部,可保护内部的主要器官;茎部位于反口面,可如船锚一样固着在海底;腕肢短小,用于在水中滤食。

它们的体型并不大,虽然吃喝拉撒的器官全长在口面,但并不显得拥挤,反而十分有序:口部位于萼的顶部中央位置,肛孔位于口部侧边,以由小骨板形成的肛锥覆盖,生殖孔和水孔位于口部和肛孔之间。

无论有茎还是无茎,海林檎都采取底栖固着的生活方式,对于无茎的海林檎而言,口面除了上述功能外,还起到固定身体的作用。不过,即使是有茎的海林檎,在立体保存的化石上也很少能够看到茎部,原因一方面是海林檎的茎本身就不发达,另一方面,由于茎部并不包含重要器官,推测可以在遇到敌害时舍卒保帅,待萼部脱险后,再利用棘皮动物的超强再生能力,重新长出茎部。

在地质历史上,海林檎活跃的时期并不长,但分布广泛,北美洲、欧洲、亚洲都有发现,在我国主要以云南、贵州居多,特别是云南保山施甸,以发现的海林檎化石数量丰富、保存完好闻名,被誉为“中国海林檎的故乡”,而始于奥陶纪、繁盛于奥陶纪至志留纪,灭绝于泥盆纪的它们,也是一种重要的标准化石和划分地层的重要标志。

评论
新风科普🌱🌾
学士级
海林檎的研究不仅对了解古生物多样性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地球古环境变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通过化石记录,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生命的发展和地质历史。
2024-05-22
内蒙古四子王旗
大学士级
虽然目前关于它们的生态习性和固定方式的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它们的存在无疑为我们揭示了古代海洋生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024-05-22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师级
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曾存在过许多奇特的生物,其中之一便是海林檎, 它是一种独特而有趣的古代海洋生物。通过对它的了解不仅可以增加对古生物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从中获得关于生命演化和地球生态系统变迁的宝贵启示。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揭示海林檎的秘密,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古老生物的故事。
202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