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如何打造新“鲜”生活?快来“科学答人”领取吃货指南

北京科技报社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科普中国·科学答人”开展“舌尖上的科学”特别行动,科普讲座、互动答题,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公众科普健康饮食、餐饮卫生、食品加工等知识。

撰文/记者 赵玲 新媒体编辑/聂淑芳

民以食为天,然而今年,海鲜、冷链、进口,一个又一个与食品有关的词语接连与新型冠状病毒扯上联系,不断挑战公众敏感的神经。随着疫情的逐渐消退和解除,社会大众更加关注饮食健康,呼唤“新‘鲜’生活”。那么,有没有一份科学的吃货指南来指点迷津呢?

“科普中国·科学答人”联合知名科普博主、中渔协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委会主任委员周卓诚,开展“舌尖上的科学”科普讲座,与资深“吃货”进行互动访谈,配合有奖互动答题,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公众科普健康饮食、餐饮卫生、食品加工等知识。

如何打造新“鲜”生活?快来“科学答人”领取吃货指南

活动期间,周卓诚与主持人一起前往位于北京国贸的盒马鲜生线下门店,现场教大家如何挑选鲜活海鲜,并且普及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食用的鱼、蟹、虾、贝壳类品种有哪些?普通人应该如何选取并存放新鲜食材?有哪些注意事项?

食材很快被挑选好,并经加工后端上了餐桌。周卓诚在试吃中带来了鱼、蟹、虾、贝壳类的美食指南大放送——他以美食博主的身份介绍了不同鱼、蟹、虾、贝壳类的常见加工做法及注意事项,其中关于白灼虾、大闸蟹、大黄鱼、笋壳鱼、多宝鱼、三文鱼等的介绍都令人食指大动。

同时,“科学答人”竞答页面也上线了有关海鲜食品的热点竞答,其中问题包括人们爱吃的生蚝属于什么品类?海鱼中最具有营养价值的成分是什么?没有腐败变质的死蟹可以吃吗?……观看完新奇有趣、别开生面的科普讲座后,感兴趣的观众可以来“科学答人”参与竞答,加深自己对海鲜食品的了解,更加科学和安全地享受美味。

此次活动由盒马鲜生作为特别支持,讲座在科普中国、科学加、一直播、微博科普、百度等平台播出,错过首播的也可以在这些平台观看回放。

“科普中国·科学答人”第六季答题活动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北京科技报社承办。活动一直坚持用答题的形式传递知识的内核,贴近公众生活,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不忘提高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公众在娱乐中就可以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公众可以通过关注“科学答人”微信号、微博、今日头条号,或者在百度搜索“科学答人”等多种方式参与答题,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助力“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的实现。

小贴士:普通公众在选购和食用冷冻生鲜产品时,还应提高注意,做好每个细节。

在选购时,应该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选购生鲜产品,选购时可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反套住手挑选冷冻冰鲜食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同时正确佩戴口罩;购买预包装冷冻冰鲜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购买预包装冷冻冰鲜食品时,要关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海淘、代购境外国家或地区商品,包括购买境外冷冻食品,要关注海关食品检疫信息,做好外包装消毒。

在清洗加工时,应保持厨房和用具的卫生清洁,处理食材前要洗手;做到生熟分开,处理冷冻冰鲜食品所用的容器(盆)、刀具和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要及时清洗、消毒,避免与处理直接入口食物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冷冻冰鲜食品放置冰箱冷冻室保存,不要存放过长时间,与熟食要分层存放;清洗或接触冷冻冰鲜食品后应先洗手再接触熟食;厨房要保持通风和清洁,必要时进行环境和餐具炊具消毒处置。

在烹调食用冷冻冰鲜食品时,应做到烧熟煮透,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开锅后再保持10-15分钟;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海鲜;两人及以上共同就餐时,要记得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感染,降低传染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未食用完(已经烹调熟)的海鲜,请放置冰箱冷藏室保存,尽早食用,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中心温度要达到70℃以上;烹调加工结束后,对台面、容器、厨具等清洗、消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食用后一旦出现发热、腹泻症状,要及时到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食用时间、食品种类和食材来源等信息,以助诊治。

(本部分内容摘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朋友圈转发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

请发邮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阅读更多权威有用的科普文章、了解更多精彩科技活动,请下载“科学加”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