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修缮方案争论30年,千年应县木塔到底该如何“扶正”?

北京科技报社
爱科学 懂科技 有未来,北京科技报出品
收藏

应县木塔被称为"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但由于年久失修,塔身已经发生倾斜。修缮方案争论为何30年悬而未决?究竟该如何抢救?

撰文/记者 李鹏 编辑/陈永杰

新媒体编辑/陈炫之

【采访专家】

傅熹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历史学家)

任 军(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王保进(古建筑保护专家、杭州西溪湿地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创办者)

近日,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千年应县木塔引起舆论关注。由于年久失修,应县木塔已经发生扭曲,但其修缮方案争论30年悬而未决,木塔也一直没有被"修正"。为何修缮方案引发争论?究竟该如何抢救"病入膏肓"的应县木塔?

木塔近千年不倒的秘密

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的应县木塔与法国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在中国建筑学界,应县木塔一直都是一个让人顶礼膜拜的标杆儿。

修缮方案争论30年,千年应县木塔到底该如何“扶正”?

▲应县木塔因为年久失修,塔体已经发生倾斜,目前已经停止对游人开放(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研究古建筑的,对它几乎是无人不晓。" 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历史学家傅熹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应县木塔又称佛宫寺释迦塔,塔高67.31米,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20多层楼高的木塔呈平面八角形,明五暗四共九层,外观五层六檐,底层重檐出挑深远。全塔的54种斗拱装点,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修缮方案争论30年,千年应县木塔到底该如何“扶正”?

▲应县木塔立面图(图片来自清华大学中国营造社)

"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我国建筑大师梁思成在考察应县木塔以后也发出这样的赞叹。

尤为令人从称奇的是,应县木塔虽然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大型地震,在1926年的军阀混战以及之后的解放战争中甚至还身中炮弹数百发,但却一直屹立不倒。秘密何在?这也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展开相关研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营造学社纪念馆常务副馆长王南等一些国内建筑学界的专家认为,应县木塔在多次危机中都没有倒塌与木塔精妙的"筒中筒"结构形式密切相关,这个木塔在同一个平面设内、外柱各一周,外柱24根,内柱8根,木塔全部重量均匀地由各层的32根立柱承担,并自上而下依次传递至地基,保持了结构上的充分稳定性。这种"筒中筒"的结构形式,后来也被包括当今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等在内的一些现代高层建筑普遍使用。

修缮方案争论30年,千年应县木塔到底该如何“扶正”?

▲应县木塔全塔的54种斗拱装点,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图片来自网络)

有着"斗栱博物馆"美誉的应县木塔,其54种斗拱也是中国现存古建筑斗栱类型之最。研究发现,这些斗栱除了基本的承重、构造和美学作用之外,对于木塔的抗震也至关重要。譬如在受到地震、炮击后,它们可以成为一种阻尼装置,通过斗栱榫卯间的摩擦、错位,可以消耗掉外来的巨大能量,因此使整个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然而让人十分痛心的是,历经风雨侵蚀、地震损伤、战火破坏,现在木塔塔体已经面临严重威胁。

尤其是在1933年应县木塔的一次维修,让它遭遇"八百余年以来最大的厄运"。本来塔身上部四个明层,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正方向的当中一间安装有格扇门之外,其余都是内含斜撑子的夹泥墙。这次维修后,夹泥墙统统被拆改为格扇门。对木塔结构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考察后认为,这次不当的维修为"木塔八百余年以来最大的厄运"。

修缮方案争论30年,千年应县木塔到底该如何“扶正”?

▲应县木塔的扇门(图片来自网络)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在《关于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情况的报告》中,提到木塔"病情":塔体已扭曲变形,荷载失衡,出现严重的倾斜压缩,塔身整体向东北倾斜65厘米,塔身累计压缩88厘米,二层外槽西面北角柱相对下沉值达20厘米,西南面南平柱柱身向东北方向倾斜达50厘米等,塔身下部承重部位多处出现构件劈裂、梁枋折断、结构走闪错位等险情。

修缮方案争论30年,千年应县木塔到底该如何“扶正”?

▲应县木塔二层倾斜较严重的柱子(图片来自网络)

修缮方案争议太大导致"救治"搁置

建国以后,因为种种原因,除了中国古建筑界的部分人士,几乎很少有人会关心到应县木塔越来越严重的危机。

1991年,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山西省应县木塔维修工程领导组",木塔大修工程正式启动。由于木塔结构非常复杂,其"用小料建造大建筑"的建筑特色,充分彰显了辽代匠师当时领先世界的高超建筑工艺,在梁思成等专家学者的积极奔走下,其也树立了在中国古建筑中"一哥"的江湖地位,这也让木塔的修缮不敢轻举妄动。

2002年6月,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管委会在太原召开了包括7位院士在内40余位专家参加的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方案评审论证会,会上讨论了整体落架大修、上部抬升、钢架支撑与现状加固四类方案。落架大修虽然延续传统修缮做法,但存在旧构件更换过多与变形矫正后难以安装问题,历史信息损失过多;钢架支撑方案虽然对本体干预较少,但存在思路难以落地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是对木塔自身挺立的一种否定。

最终上部抬升方案经专家投票占优,即将保存较好的上部三层整体抬升,大修调正二层倾斜柱梁框架后再将上部三层整体落回。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任军告诉记者,这种方案既可以让木塔得到妥善维修,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木塔作为文物的原真性,是一种比较科学而又合理的方案。但是,这样的方案也搁浅了。由于难以确认上部抬升之后能否顺利回落到大修后的二层之上,2006年4月,这一方案在国家文物局于朔州召开的"应县木塔抬升修缮方案评审会"上被专家否定。

中国文物业界的部分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正是长期以来由于修缮方案争论不定,修缮无从谈起。在另一个方面,不修缮,木塔就在时间的流逝中继续恶化。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公布的近4年来对木塔的实时监测显示,木塔二层倾斜程度不断加剧,修缮迫在眉睫。

修缮方案争论30年,千年应县木塔到底该如何“扶正”?

▲应县木塔内一处开裂的柱子和端头被压劈的普拍枋(图片来自网络)

在此基础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经数年努力,编制形成了《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提出现状修缮的维修方案,重点对木塔二、三层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进行保护加固。尽管这种维修方案并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木塔的病根,但是这种方法可以控制木塔的致命伤不继续发展,让木塔的安全状况就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改善。

2013年7月,这一方案通过了山西省文物局的审核,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当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吴良镛、谢辰生、葛修润、江欢成等31位相关领域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召开了为期两天的应县木塔二、三层保护加固方案专家评审会,会议原则上同意了《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

但是随后,由于受到的争议太大,这种方案就又被搁置了起来。任军认为,最为核心的一个问题是,因为研究力量不够,应县木塔很多基础层面的研究还没有做到位,多年来对木塔的很多科学研究也没有搞清楚。

应县木塔能拆了重建吗?

从根本上解决应县木塔所面临的风险,古建筑界部分人士认为将其拆了重建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应县木塔是榫卯结构,没有一个钉子,完全可以拆后在原地在进行重建。"古建筑保护专家、杭州西溪湿地江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创办者王保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木塔的修缮不仅仅是纠偏,还必须要解决其一部分构建损坏或者腐朽严重的问题,只要对应县木塔的各个构建一一编好号,妥善地拆下来,而后再根据构建编号进行复建,损坏严重的小部分构建,则将其予以更换,不仅不会改变木塔的整体原貌,也能够让其至少稳定地屹立几百年的时间。

王保进表示,日本有很多唐宋时代风格的建筑都保留了下来,就与日本在建筑物出现危机时将其予以拆卸再复建具有很大的关系。一些重要的建筑文物,几乎每过上百年左右的日本有关方面就要将其拆了再建一次,更多的建筑文物,甚至二三年就要拆了重建一次,他们会根据原来的结构和样子进行复建,复建时除了更换损坏和变形的建筑材料,其它也都是使用的是原来的材料。

王保进认为,日本的这种古建筑修缮理念有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事实上一些木结构建筑,如果时间长了,毁损和腐朽太严重,在原有的基础上不管怎么维修最终都会倒塌,应县木塔也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但是如果加上更新损坏材料复建的做法,就可以将一个建筑物一直延续下去。

现在我们去日本,看到日本依旧完好保留大量的中国唐宋时代风格的古建筑这就是重要的原因。"在日本,也有学校专门系统化培养这种古建筑复建的学生。"王保进说。

但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历史学家傅熹年表示,日本的这种文物保护理念与中国并不一致,虽然中国也存在将古建筑拆除重建的现象,但主要是因为迫不得已搬迁后异地重建。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中国的建筑文物一般都不会拆除再予以复建。

修缮方案争论30年,千年应县木塔到底该如何“扶正”?

▲东本愿寺2012年开始拆除修缮,耗资高达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文物界的理念是,保证文物的原真性始终是第一选择。但是木塔拆了以后就失去了文物的原真性,因为拆了以后肯定要替换一些东西。" 任军告诉记者,在日本,一些重要建筑文物间隔几十年就拆了复建,这让文物的原真性也时常受到非议和质疑。

其实,日本的这种古建筑维修思想和现代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理念也是存在冲突的。现代文物建筑保护的原则在 196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威尼斯宪章》说的很清楚,其中明确规定"凡传统环境存在的地方必须予以保存,决不允许任何导致改变主体和颜色关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动。"

据了解,应县木塔专家也提出过拆了在利用原材料复建的方案,这就是整体落架大修,因为反对的声音太强烈,这种修缮方案很快就被放弃了。王保进认为,中国古建筑和西方的大量古建筑不一样,在结构上榫卯结构的建筑本来就是可以拆卸再组装的,这也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中国不能完全抛弃。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一些重要传统建筑能够持续延续下去的一种重要思路。

王保进的看法也有着充分的依据,199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达成了《奈良宣言》。该宣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将不同文化传统和建筑形态的多样化纳入到了文物保护的实际操作理念之中,它承认了东亚木构建筑落架修复,更换材料这种历史延续下来的做法有其合理之处。

不过,《奈良宣言》同时又规范了文物修复的程序,使得建筑不至于在修复过程中因为指导思想的错误被增减固有形态或改变内部结构。王保进认为,应县木塔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落架复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现在亟需拍板拿出解决办法

部分业界专家告诉记者,在古建筑的修缮上常常没有十分完完美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采取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也就是那种方案最对古建筑的损害最小、最有利于保护文物就采取哪种办法。

"这个塔保护级别高,这种国宝级的古建筑具体怎么修缮,完全不是地方的保护单位能够做主的。"傅熹年认为国家相关层面的机构应该统一协调来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实施管理的当地单位根本就没有能力做任何决定,他们也不敢做这个决定。

这种看法也得到了任军的认同,他说虽然现在国家建立了专门的机构在应对木塔出现的危机,但是统筹能力不足,这也是修缮迟迟未能实质开展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国家更高层级的相关机构介入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虽然这些年有包括院士在内的多位专家提出了修缮方案,但是争论的持续也导致相关管理者拿不定主意,一直无法拍板决定怎么做。

修缮方案争论30年,千年应县木塔到底该如何“扶正”?

▲从外观看,木塔二层西面屋檐明显下沉,柱子向内倾斜(图片来自网络)

任军认为,单纯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应县木塔并不是没有妥善修缮的方法,之所以陷入现在的窘境,除了没有人敢拍板修缮,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其还是一个地方性的文物,推动相关工作开展肯定会面临无数的技术问题,但是如果从国家的角度而言,这样的技术应该不是问题。

"这是中国国宝级的建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在修缮的问题上必须慎之又慎,但是也不能任由其继续恶化。"傅熹年表示,现在应该让结构方面的专家好好研究一下,除了现有的修缮方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对木塔进行维修,并将其扶稳,至少要让它稳定在现在的状态。如果木塔的状态不能稳定,持续恶化,最后就彻底毁了。

"这个木塔不敢轻易动,但是看着它最终走向倒塌肯定是不行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饶戎也对记者表示。

王保进认为,应县木塔的修缮和保护最终落实还是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也应该担起自己的责任,和相关研究及保护机构共同推动科学、可靠的木塔修缮方案予以实施。

应县木塔的"病况"会按照这种规划发展么?这却是很多人所担心的问题。应县木塔如果最终走向倒塌,这就太令人痛心了。

修缮方案争论30年,千年应县木塔到底该如何“扶正”?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 科学加客户端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