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静电现象
作者:黄尚永
大家一定有过这样那样的一些生活体验:脱毛衣时,听到了噼啪的响声;触摸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时,感觉被电了一下;用梳子梳头时,头发越梳越乱。。。如果去过科技馆,也一定对“怒发冲冠”的演示装置有着深刻的印象。这些有趣的现象,都和“静电“有关。我们下面就来谈一谈静电。
一、什么是静电?
静电,顾名思义好像是“静止的电”,但是,电又怎么会静止呢?我们生活中的经验是,一按开关,灯就亮了,感觉电是会流动的?没错,生活中我们更多接触到的是“电流”,而静电指的是“静止的电荷”,我们可以把电荷类比想像成一个一个单独的水滴,正如很多水滴流动起来形成水流一样,很多电荷流动起来就形成了电流。
二、静电是怎么产生的?
我们刚才提到生活中有很多和静电有关的现象。实际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人也观察和记载了很多和静电有关的现象,不过,古人们当时并没有电和静电的概念,我们今天回头来看一些记录,知道这些现象应该用静电来解释。比如我国西汉年间的思想家王充在他的著作《论衡》里,写到琥珀摩擦后能吸引芥籽;西晋时的张华在《博物志》里记载有梳头、穿脱衣服时,会发生摩擦,有时还能看到小火星和听到微弱的响声。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塔勒斯在研究天然磁石的磁性时,也发现用丝绸、法兰绒摩擦琥珀之后,能够吸引小物体,就像磁石能吸引轻小物体一样。
从古人的记载,以及我们的一些生活经验,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规律,就是一些不同的物体通过摩擦、接触等,能产生静电。
三、 会什么会产生静电?
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一定会接着问,为什么摩擦,接触等会产生静电呢?这个问题古人肯定也考虑过,不过没有想明白,甚至有可能迷信鬼神了呢。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了解到,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分子组成,不同物质的分子里会包含着一种或多种原子,我们可以把原子想像成一个球,球心叫做原子核,很小但很重,球面附近分布着电子,电子更小更轻,如果受到外力作用,就有可能脱离这个原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作为一个整体本来是不带电的,但是两种物质一摩擦,其中一种物质里的电子结合不紧更容易脱离原子核,跑到另外一种物质上去。那么,失去电子的物质就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质就带负电啦。比如玻璃棒摩擦丝绸,玻璃棒上就会产生正电;橡胶棒摩擦毛皮,橡胶棒上就会产生负电。
四、静电的性质
我们刚才提到,原子失去电子后带正电,得到电子后带负电,带电的最小单位就是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负电荷,电子不能再分割成更小的东西,那么电荷也就都是整数个,没有半个的电荷。
自然界有个奇妙的性质叫“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比如两块磁铁,相同的极相对时就会互相排斥,不同的极相对时就会互相吸引。电荷也是这样的,相同的电荷会相互排斥,不同的电荷会相互吸引。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科技馆里的“怒发冲冠”的实验,起电机在球面上产生了大量电荷,人用手摸上去,会有很多电荷传导到人身上包括头发上,相同的电荷相互排斥,一头头发就都竖起来啦。
五、静电的应用和防护
静电在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得到了一些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复印、净化空气等。高压静电还能对白酒生产、酸醋和酱油的陈化有促进作用,陈化后的白酒、酸醋和酱油的品味会更纯正。
不过我们更希望在脱毛衣、握手、拉门把手等时,最好不要有静电产生,不然会吓一跳,甚至还会电得很疼呢。长期生活和工作在静电环境中,有害身体健康,尤其不利于孕妇、宝宝等特殊的人群,这就需要想办法消除静电。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寒冷干燥的冬季更容易产生静电。这是因为冬天一般穿的衣服比较多,而这些衣服尤其是化纤类衣服不容易导电,人活动时衣服和人体间摩擦容易产生和积累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放电了。
为了消除静电,我们应该尽量选用纯棉制品作为衣物和家居饰物的面料,尽量避免使用化纤地毯和以塑料为表面材料的家具等,以防止摩擦起电。在生活和工作场所通过使用加湿器,勤洒水等增加湿度,使局部的静电容易释放。平时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避免人体积累过多电荷。梳头发时,先用水湿润梳子再梳头,就不会产生静电了。需要接触门把手、水龙头、椅背、床栏等容易产生静电的物体时,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消除静电,再用手接触。总的来说就是消除产生静电的条件,即使产生了一些静电,也通过接地、接触水分等手段及时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