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奇特的“石中飞燕”,却是一种远古贝类

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
展品有化石、矿物、宝玉石、观赏石、钟乳石、名木乌木等。
收藏

在古生代时期,曾经繁盛着一类形态奇特的“贝类”,它们和现代所能看到的贝类外形近似,但仔细看却有明显的区别,其中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壳的左右对称,且具有背中隆和腹中槽,而现代我们常见的贝类壳体是上下对称的。这些特殊的贝类叫做腕足动物,今天要为各位小伙伴介绍的,就是腕足动物中特别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的“石中飞鸟”——石燕。

石燕的外形如同张开翅膀的燕子,而且中隆、中槽及壳饰(放射褶和放射线)都非常美观,使得化石造型优美可爱。石燕化石在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都有出产,在晋代的地理著作《湘州记》中,还曾有一段离奇的记载:“零陵之山有石燕, 遇风雨则飞,雨止还为石”,说的是湖南永州的零陵山中有石头燕子,遇到风雨天气就会飞出,雨停了又变回石头。

这一奇特的现象在北宋矿物岩石学家杜绾的亲自考证下,揭开了真相,并记录进《云林石谱》中:“永州零陵出石燕,昔传遇雨则飞。顷岁,余涉高岩,石上如燕形者颇多,因以笔识之。石为烈日所曝,偶骤雨过,凡所识者,一一坠地。盖寒热相激迸落,不能飞也。”,原来,并不是石燕真的飞了起来,而是岩石在烈日曝晒之后,由于突降暴雨,热胀冷缩而变得疏松,其中的化石脱落下来掉到地上。

在湖南中部和东南地区的上泥盆统泥岩和泥灰岩中,就埋藏着丰富的石燕化石,人们经常可以捡到风化脱落的完整化石个体,也能发现布满岩层面上的化石群体,运气好的话,甚至还能发现与云南贝、准云南贝共生的珍贵化石标本。

说回石燕本身,它们之所以像燕子,首先是因为绞合线较长,它们的背壳上发育有支撑软体的一对螺旋状外骨骼——腕螺,从壳体内的中部向绞合线左右两侧螺旋伸展,这就使得它们的绞合线长于其它腕足动物,整体看起来如同燕子张开的双翼。

其次是从侧视图看,石燕的壳体呈现双凸形,背壳小而腹壳大,而它们的壳体最早形成的部分,呈现出犹如鸟喙的形状,称为壳喙,腹壳上特别突出的腹喙就更像燕子的短喙了。

石燕化石因造型特殊而深受人们喜爱,也因产量大而没有成为财力雄厚的收藏家的专属,可以说是最适合收藏的远古化石之一,收藏它,不在于经济价值多高,重要的是启发我们探索地球奥秘和科学的兴趣。

评论
科普中国●yling
进士级
每一块贝类化石,都有一段悠久而壮丽的历史等待着我们去解读,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揭开。因为探索的旅程永无止境,而贝类化石正是我们探寻古老海底秘密的独特引路人。
2024-05-29
张美玲L
庶吉士级
石中飞燕,远古贝类化石,记录着地球生命的悠远历史。这些珍贵的化石,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远古海洋的神秘面纱,也让我们对生命的演变和多样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2024-05-29
科普中国●yling
进士级
在这篇引人入胜的贝类化石使我们看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领域,这是大自然的一场奇妙演绎,让我们能够与古老生命的智慧相遇,贝类化石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石头,而是一扇通向深邃宇宙的窗口,透视着亿万年的变迁。
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