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兔赛跑——平均速度与即时速度
作者:祝磊
小朋友应该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乌龟爬得慢,兔子跑得快, 它们俩赛跑,正常来说肯定是兔子赢、乌龟输。可是兔子在跑步过程 中跑跑停停,还睡了一觉。乌龟虽然爬得慢,却一刻不停向前进,结果比兔子先到达终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骄傲,不要轻敌。否则,十拿九稳的事情也可能失手。
这是从思想品德的角度来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如果从物理的角度看,这是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的问题。
兔子在赛跑中的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
速度指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假如兔子在 1 分钟内跑了 1000 米, 那它的速度就是 1000 米 / 分。换算成秒为单位就是 16.7 米 / 秒,换算成小时为单位就是 60 千米 / 时(据说兔子的奔跑速度能达到 70 ~ 80 千米 / 时),相当于汽车的正常行驶速度了。
注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速度是根据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直线距离来定义的。这个单位时间可以是秒、分、小时,也可以是更 小的时间段如毫秒、纳秒,更大的时间段如天、年等。
而直线距离保证了这个距离是最短的,学过平面几何的同学都知 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果这段距离不是直线而是曲线,那它一定 比直线长,因而在同样的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比直的线段更远。而且曲线不是唯一的,连接两点之间的曲线有无数条。
兔子的变速直线运动和乌龟的匀速直线运动
回到龟兔赛跑的故事,如果它们俩的赛道是一条直线,那它们俩的速度就很好算,用跑完的距离除以各自所用的时间就可以了。
我们假设这段距离长 6 千米,乌龟花了 10 小时爬完,兔子花了12 小时跑完,那它俩的速度就分别是 0.6 千米 / 时和 0.5 千米 / 时,乌龟的速度比兔子快。
可是,前面明明说兔子的速度能达到 70 ~ 80 千米/ 时,这跟 0.5千米 / 时的差距太大了吧。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注意到,兔子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它刚起跑时速度很快,达 70 ~ 80 千米 / 时,把乌龟远远甩在后面。然后它以为胜券在握,放心地睡了一觉。它睡觉时,保持静止状态,所以 速度是零。等它一觉睡到天黑,醒来跑向终点时,它的速度又恢复到 70 ~ 80 千米 / 时。我们把兔子这种运动状态叫作变速直线运动。
而乌龟呢,它保持着向前的节奏坚定不移一直往前爬,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一刻也不停歇,我们可以认为它的速度是恒定的,这种运动 状态则被称作匀速直线运动。
乌龟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状态, 按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 于它。事实上,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它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兔子的变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运动状态,同样按牛 顿第一定律,我们就知道它处于受力不平衡状态,所以出现了速度的 变化,也就是有了加速度。
速度变化是如何测量的呢?
我们发现,兔子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了一个很快的速度,中间的一段时间内它停下来没跑,那就是零速度。所以,实际上,我们 在这儿谈的速度都是兔子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假如我们把这个时间段取得很短,就可以想象,这个很短的时间段内兔子运动的距离也会很短,那它的速度在这段时间内就不会有太 大变化,因为在很短时间、很短距离内变化的余地很小。
当这个时间段趋向于零时,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距离除以这段时间,就得到兔子的即时速度。所以,简单来说,即时速度就是一段很短、短到接近于零的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兔子的速度为什么会变化那么大?那是因为它的即时速度在急剧变化。
它的平均速度为什么比乌龟还低?那是因为它中间有很长一段时 间即时速度为零,拉低了全程的平均速度。
以上我们讲的是直线运动状态,小朋友们想一想,如果是曲线运动状态,跟直线运动状态有什么不同呢?
划 重 点
1.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速度 =直线运动距离 ÷ 时间。
2.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平均速度是用来粗略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直线运动的快慢情况,即时速度是很短、短到趋近于零的一段时间内直线运动的快慢情况。
本文节选自《给孩子的物理启蒙课》(祝磊 著,中国妇女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