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疫情引起的社会封闭对公共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李雷
中科院生物学博士。擅长生物、医学、健康。年更新近300图文
收藏

一.2020年,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全球的同时,新加坡这个地处热带的国家却祸不单行,爆发了史上最严重的的登革热疫情。

根据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7月27日,新加坡国内已经有超过20600例登革热病例。

图注:新加坡各年度每周报告登革热病例统计数据(2016-2020 ),图源自新加坡国家环境局

上图为自2016年起新加坡每周报告登革热病例的统计数据,2020年7月25日当周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793例,据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称,这个数字是新加坡有史以来单周最高的登革热病例数[1]。

一直以来,登革热的流行地区为东南亚、南亚的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什么被称为“贫困病”的登革热会在发达国家新加坡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1). 当前流行的登革病毒并非常见病毒型,使人猝不及防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有高热、头痛、肌肉及关节痛和皮疹等。它是一种虫媒疾病,由伊蚊传播,所以生活在热带伊蚊的活动区也是登革热的发病区,尤其是因植被丰富而被称为“花园城市”的新加坡,更是容易受到伊蚊的侵害。

登革病毒根据血清型分为DENV1-DENV4,共4个型。此前,新加坡的登革病毒主要是1型和2型,当地人不仅有丰富的对抗经验,不少人体内也有抗体,所以不需特别担心。但今年爆发的登革热疫情特殊在,主要流行的不是1型和2型病毒,而是3型。

登革病毒不同血清型之间的抗体是无法互相发挥作用的,也就是说,如果感染过2型,产生了抗体,接下来感染3型,之前的抗体是没效果的。3型病毒至少有 30多年不是新加坡的主流登革病毒型了,这造成的结果就是当地人对这个不常见的病毒株缺乏抵抗。

也有不少媒体对新加坡的登革热疫情进行了报道,其中不乏《新加坡遭遇史上最严重登革热疫情!病毒已变异!》这样的标题,让人误以为登革病毒是在最近发生了变异,使得疫情变得严重,其实并非如此。3型病毒早已存在,只是此前它并非主要流行的病毒株而已。

不过相比于1型和2型,DENV3确实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比如今年6月,《自然通讯》刊发的一篇研究就提到了3型病毒的一个特点——研究发现,3型的结构具有一定可变性,它可以将自己从一个光滑的圆形粒子转变成一个球杆状的粒子,这样将自身转变得与原始结构大不一样能帮助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疫苗和治疗[2]。这就导致DENV3更加难以防治,但这是否为3型病毒成为主流的原因,目前尚未可知。

2). 雪上加霜——新冠遇上登革热

新加坡一直是登革热疫情的受害地,而久病成医,新加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应对登革热疫情的经验。不仅仅是发达的医疗条件,更是日常的防患于未来的措施,那就是:灭蚊。

新加坡政府会专门进行灭蚊工作,这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更为夸张的是,新加坡还专门出台法规要求居民灭蚊,比如确保自己的房屋和周围环境(如走廊和花园)没有积水。如果在检查中被发现家中有伊蚊滋生处,就要被处罚款,累犯还会被处监禁。这些措施很有成效,新加坡灭蚊工作一直推进地很顺利,登革热风险也就相对较低。

然而,新冠病毒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新冠病毒在全球加速蔓延,新加坡也不例外——截止8月3日,仅仅有570万人口的新加坡新冠肺炎确诊总病例数已经达到52825例[3],近百分之一的人感染。

而为了防治新冠,当地也出台了严格的管理政策,结果就是大量的当地人减少了外出,这使得灭蚊工作也受到影响,于是伊蚊开始滋生。不仅如此,由于大量居民长时间居家,给伊蚊的扩散提供了场所,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家庭中内部传染。

由此可见,新冠疫情是新加坡登革热疫情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该地本来就是适合伊蚊生长的区域,只是之前严格的防治措施强行压下去了,而一旦失去了压制,那么卷土重来,其影响就非同小可。

3). 医疗资源挤兑

除此以外,登革热疫情对新加坡当地医疗卫生的冲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登革热疫情本身有较长的潜伏期,但发病极迅速,一旦爆发,会迅速加重,所以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医治,或者因为误诊不去医治,就造成了死亡。

按理说新加坡的医疗条件非常优越,可以应对好登革热,但是新冠疫情在登革热爆发期间仍新加坡流行,这对医疗资源的消耗非常严重,导致难以有足够的医疗力量再来应对登革热,造成了事实上的医疗资源挤兑,使得感染者难以得到及时的检测和救治,这也是新加坡登革热疫情日趋严重的一个因素。

对DENV3型病毒抵抗的缺乏、灭蚊工作的不到位,再加上新冠疫情对当地医疗资源的大量消耗,这些因素叠加一起,导致了今年新加坡登革热疫情的严峻局面。

4). ADE效应——登革热疫情祸不单行

在新冠疫情期间,不少人已经听说过这个效应了。所谓ADE效应是指“抗体依赖增强症”(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我们知道针对病毒表面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可以阻抑病毒入侵,将病毒“中和”,使其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然而在有些情况下,抗体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却发挥相反的作用:如果病原体发生了变异再次入侵,机体没有辨别清楚,继续产生之前的免疫,这种免疫对于变异后的病原体就是无效或有限的机体,不再去应对新病原体,反而会协助病毒进入靶细胞,提高感染率。这时感染后的人会比没有抗体的人症状更严重。

简单地说,就是感染过一种病毒后,换一个新的病毒株感染,可能不仅不能抵抗病毒,反而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如下图所示,右侧下图就是ADE效应。

图注:ADE效应示意图

而ADE效应最初就是在登革热中发现的。

上文也提到,登革病毒不同血清型之间的抗体无法互相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在有2型抗体的情况下感染了DENV3,抗体无效,这时ADE反应反而可能导致病情加重。这也是登革热疫情的一个危险之处。

总的来说,今年新加坡疫情形势严峻,一方面是由于新加坡之前流行的主要是1、2型病毒,所以居民多对1、2型有抵抗,对现在流行的3型没有抵抗,结果就是3型借着伊蚊扩张和ADE效应使感染群体进一步变大;另一方面是由于灭蚊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导致伊蚊大量繁殖,登革热自然也开始蔓延。其实新冠带来的问题,不只是登革热,因为今年的新冠疫情,大家都隔离,结果导致很多问题都被迫延后处理。

二.典型的就是疫苗问题

按理说疫苗应该广泛接种,常规都有很多疫苗,但是疫情一爆发,这些疫苗的注射也要延期,那么结果就是很多人都得不到及时的免疫,这种潜在的危机在我国迅速战胜疫情后得到了解决。

但是对于国外,持续一年的疫情,可能很多人都难以注射疫苗了。

三.再比如医疗资源的问题。

比如疫情的时候,一位网友就遇到了问题,就是家人忽然发生了疾病,但是社会当时是封闭隔离的,医疗资源被大量的用于应对新冠,结果就是想得到及时的治疗都难。

私家车当时也不允许上路,最后他们扛着病人走了好几公里的路才到了医院。

而即便是强大如美国,他们就真的没医疗资源挤兑吗?

当然有,由于新冠重症治疗需要呼吸机等设备,也需要ICU等基础医学设施,然而社会的医疗总容量并没有考虑这种突发情况。结果就是,按价格来,最终就是有钱的用得起的得到了医疗,穷人那就只能等待死亡了。

所以网友们已经说过了,美国不是没有挤兑,只是人家用价格定义了生命。

如果没有疫情,那么这些其他疾病患者,本来不应该如此,他们会得到呼吸机、icu等,但是疫情来了,那么就是出价高者享受到这些设备了。

事实上,疫情还影响了很多慢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等,他们往往需要长期的药物或治疗,而一旦封闭,也会带来这些人的不便。

可以说,疫情的封闭极大的冲击了公共卫生。

参考文献:

1. Dengue Cases https://www.nea.gov.sg/dengue-zika/dengue/dengue-cases

2. Morrone, S.R., Chew, V.S.Y., Lim, X. et al. High flavivirus structural plasticity demonstrated by a non-spherical morphological variant. Nat Commun 11, 3112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6925-y

3. 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Situation Report – 196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803-covid-19-sitrep-196-cleared.pdf?sfvrsn=8a8a3ca4_4

评论
科普633c2bb156eb9
进士级
已阅
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