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刘宇心 审核:杨鹏斌
银川市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21级 马悦悦 省级三等奖 指导教师:杨 娟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而现代人也通过饮食获得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维护自身健康。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延长寿命,提高民族素质。由此可见从古至今食物对于人们的生活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五花八门的食物争先恐后地涌现出来,让我们挑选得眼花缭乱。可是你们知道吗,也许现在包装精美、做法多样的食物在很久之前看上去并不起眼,甚至不为人所知。下面就跟我一起探索美食背后的故事吧!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沉淀了不少古人的智慧并一代代流传了下来。而现代许多美食更是来源已久,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臭豆腐了。相信有不少人对于臭豆腐是又爱又恨吧,爱吃的人越吃越香,害怕得人闻风丧胆。
说起臭豆腐那就不得不先了解豆腐的起源了,相传淮南王刘安的母亲喜欢吃黄豆,有一次母亲卧病在床不能吃整粒黄豆,刘安就叫人把黄豆磨成粉,怕粉太干,便冲入些水熬成豆乳,又怕食之无味,加了些盐来调味,结果凝结成块,这便是豆腐的雏形。而刘安是位炼丹家,后来他与方士们共同试验,经过多次研究之后,最终发现石膏或盐类可使豆乳凝固成豆腐,从此豆腐就在民间开始流传。
再说回臭豆腐,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熟悉的臭豆腐并不诞生于以此闻名的长沙和南京,也没有出现在江浙地区,反而出现在北京。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传清朝康熙八年,从安徽来京赶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闲居在会馆中,想要回到家乡,但交通不便,盘缠皆无。想要在京攻读,准备再次应试,可是距下次考试时间还有很久。无奈之下,只能在京暂谋生计。他父亲在家乡开设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学过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会馆附近租了几间房,购置了一些简单的用具,每天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卖。
当时正值夏季,有时卖剩下的豆腐很快发霉,无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废弃。他苦思冥想,就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稍加晾晒,找到一口小缸,用盐腌了起来。之后休息停业,一心攻读,渐渐地便把此事忘了。秋天到来,王致和又想重操旧业,突然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尝试,觉得臭味之余却蕴藏着一股浓郁的香气。后来王致和屡试不中,只得弃学经商,按照之前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来。
经多次改进,他逐渐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更好,名声更高。清朝末叶,传入宫廷。传说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欢吃它,还将其列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称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点,取名“青方”。
从清朝到新中国成立,臭豆腐从诞生到现在已经历经了三百多年,它凭着自身的魅力,从北京来到了全国,现在各地都研制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风味,引得众人争相购买。
现在各式各样的食物层出不穷,但我们不能忘却古人的贡献——用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不断创新、试验为我们留下美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