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人若同时感染三种细菌,细菌可变成“吸血鬼”?

科普文迅
原创
发表科普类文章,涉猎天文地理军事生物等,希望大家喜欢
收藏

作者:段跃初 黄湘红

在 2024 年 4 月 18 日的《侨报》中,报道了一项由华盛顿州立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最新一期《eLife》杂志上公布的重大发现。研究指出,有三种细菌,即肠道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科塞里柠檬酸杆菌,在进入人体后会呈现出一种特殊的行为,可被形象地称为“吸血鬼”现象。

这些细菌对人类血液中的“丝氨酸”表现出了极其敏感的反应,甚至将其视为自身重要的营养来源。“丝氨酸”作为人类血液中的一种氨基酸,同时也是蛋白质饮料中的常见成分,不仅对人类有着重要意义,也是细菌维持生命和生长所必需的。当这三种细菌侵入人体后,它们能够迅速且精准地找到“丝氨酸”的所在之处,从而与人类展开对营养的争夺。研究人员因此将这些细菌形象地命名为“细菌吸血鬼”。

华盛顿州立大学兽医学院教授、同时也是该研究小组通讯作者的阿登·贝林克指出:“一些最常引起血液感染的细菌实际上能够感知人类血液中的化学物质。”这些细菌更是肠炎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患者常常会经历肠道出血,这便可能成为细菌进入血液的通道。令人震惊的是,这些致病细菌只需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能成功找到血清。

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生希耶娜·葛兰通过高功能显微镜对细菌抢食人类血液中丝氨酸的过程进行了细致观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沙门氏菌拥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受体,被称为 Tsr,正是这种受体使得细菌能够感知血液并朝着血液游动。而“丝氨酸”正是细菌能够感知和消耗的血液中的重要化学物质之一。

此项研究意义重大,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成果有可能会引领医学领域的创新,为治疗血液感染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细菌检测血液来源的机制,未来我们或许能够开发出阻止其这种能力的新药物。这些药物将有可能极大地改善血液感染高危 IBD(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在这项研究中,华盛顿州立大学数学家 Tom Asaki、俄勒冈大学科学家 Zealon Gentry-Lear、Michael Shavlik 和 Michael Harms 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努力和协作使得这项关于“细菌吸血鬼”的研究得以深入开展并取得了如此有价值的成果。这提醒着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是多么的关键和不可或缺。

总之,这一关于三种可变成“吸血鬼”细菌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细菌与人体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相互作用。它不仅增进了我们对细菌行为和致病机制的理解,更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我们期待着在这一研究基础上,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创新成果,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论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这一关于三种可变成“吸血鬼”细菌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细菌与人体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相互作用。它不仅增进了我们对细菌行为和致病机制的理解,更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我们期待着在这一研究基础上,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创新成果,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06-11
新风科普🌱🌾
学士级
面对细菌的挑战,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虽然细菌不会变成"吸血鬼",但它们的存在提醒我们健康的重要性和预防的必要性。让我们以乐观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空间。
2024-06-11
杨振靠
学士级
我们期待着在这一研究基础上,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创新成果,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