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是常见的生理现象当人体对水分产生需求时自然就会感到口渴一般来说补充水分即可但有些小伙伴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明明感觉口渴却不想喝水又或者大量喝水但还是不解渴这时就要警惕是病理性口渴了
病理性口渴可见于多种疾病除此之外中暑、发热、腹泻也会使身体水分大量流失引起病理性口渴
中医认为口渴是机体内在病变的外在表象主要是由于燥、热、湿、痰、瘀、虚等多种致病因素导致体内津液不足或津液输布障碍口舌失于滋润 因此中医问诊常问“口渴”情况通过渴不多饮、口渴多饮来辨别津液损伤的程度一是口渴多饮
表现为口渴明显,饮水量多,提示津液不足,原因主要有:
1.燥邪伤津 多见于秋冬季节,天气过于干燥,损伤人体津液。常表现为口渴咽干,鼻干唇燥。
**2.**热盛伤津 因人体内热炽盛,耗伤津液。常见口大渴,喜喝冷水,可伴有发热或自觉身热、面赤、多汗、烦躁、小便短黄等。
**3.**阴虚津亏
阴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耗损津液,使津液不足而出现口渴,可伴有咽痛、潮热、盗汗等症状。
**4.**津液流失 汗出过多、呕吐、腹泻、利尿太过等多种原因引起水分大量流失,会使人口渴多饮,若饮水不足,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症状。二是渴不多饮
表现为口干却不太想喝水,提示津液尚充足,但输布障碍无法上润于口,原因主要有:1.湿热 体内水液代谢不畅,出现湿热,常见口渴不多饮,可伴有头身困重、胸闷、食欲不佳、大便不爽。
**2.痰饮 脾胃阳虚,痰饮停聚,使津液输布障碍,不能上润于口,常见口渴喜喝热饮,但饮水不多,严重者饮水后呕吐。
**3.血瘀 气血不畅,瘀血内阻,使水液输布异常而产生口干,常见夜间口渴,多表现为只想漱口,润泽口唇,而不想喝下。所以引起病理性口渴的原因有这么多当真要仔细辨别针对不同情况对症处理如果你认为口渴只要大量喝水就行那就大错特错了补充津液可是有“门道”**的如何正确地喝水?**
1.少量频喝
少量多次地喝水,可以保证体内水分充足。一次喝水量不宜过多,短时间大量喝水反而容易对消化道及肾脏产生负担。
2.多热饮少冷饮
喝热水除补充水分外,还有助于促进人体气血运行。而冷水或冷饮虽然喝的时候痛快,但容易使气血津液循行不畅,
尤其对“渴不多饮”的人来说,还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诱发腹痛、腹泻等。
3.正确选择饮品
一般情况下喝白开水是补充水分最好的选择,饮料容易越喝越渴。但若是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或是呕吐、腹泻等情况引起的失水,则应当通过饮用淡盐水或补液盐等适量补充电解质,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
当然除了正确喝水以外还可以结合养生花茶、穴位按摩等方法改善体内津液损伤或输布障碍的问题缓解病理性口渴症状
养生花茶1.燥热伤津
可选栀子、罗汉果、乌梅、雪梨、银耳等煮水作茶,适用于口渴咽干咽痛,伴多汗、烦躁、小便短黄者。
2.阴虚津亏
可选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等煮水作茶,适用于口渴咽痛,伴潮热、盗汗者。
3.湿热内盛
可选荷叶、桑叶、茯苓、玉米须、车前草等煮水作茶、适用于渴不多饮,伴头身困重、胸闷、食欲不佳、大便不爽者。
4.脾虚痰湿
可选炒薏苡仁、茯苓、陈皮、生姜、玄参等煮水作茶,适用于渴不多饮,喜饮热水者。
5.气滞血瘀
可选三七粉、当归、丹参等煮水作茶,适用于渴不多饮,夜间口渴尤甚,皮肤干燥粗糙者。
穴位按摩 通过穴位按摩,也可起到调节津液输布代谢的作用。
按摩承浆穴、照海穴、太冲穴、三阴交穴,一般每个穴位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力度以出现酸胀感为宜。
承浆穴:在面部嘴唇下方,颏唇沟正中凹陷处。
照海穴: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太冲穴:从第1、2趾间向足背上方推至第1、2跖骨底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处。
三阴交穴:将手四指并拢,小指下缘靠在内踝尖上,食指上缘与胫骨后缘的交点。
病理性口渴
是人体津液不足或代谢障碍的反映
调节水液代谢平衡
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口渴症状
若是无法明显缓解的口渴
往往提示着
机体内在脏腑功能的异常
还需中西结合
整体判断
由标治本
专业支持:福建中医药大学李灿东教授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陈淑娇主任医师
支持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编辑:刘少渝 雷黄伟 齐嘉妍 郑艺婷 黄亮亮 王迪
制图:黄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