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你已经很完美了!这是最有“欺骗性”的建议?

利维坦
乱七八糟,什么都有,微博:利维坦行星。
收藏

利维坦按:

“自我提升偏差”是否有利于个体的适应度一直存在争议。多种动机可以影响自我提升的出现,因此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对自己表现评估出错的人(同时包括自我提升者和自我低估者)易于获得较低的学习成绩,其他表现也更差。

不过,有研究者认为,如果将“自我提升”理解为“对自己的评价比对别人的评价高”,那么这种不属于自我提升,自我提升应该定义为“自己对自己,比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高”。

想象一下你情绪低落和自卑的时候。爱你的人想通过说一些真正肯定的话来安慰你:“你本来就是完美的!”听起来很不错……实际上,当我们感到悲伤或不安时,这也许是别人或我们对自己说的最具欺骗性的话。这会引发巨大的认知失调:“这就是所谓完美的吗?”你会这样想(在这赞美带来的短暂光辉消退之后)。

而这暗示了两种逻辑结论中的一种:要么你面临惨淡的现状,没有自我完善的可能,要么外部世界必须为你的不快乐负责。第一种结论导致彻底的绝望;第二种则引发对恶意宇宙的愤怒反抗。事实是,你并不完美,其他人也一样。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如果你能接受这个现实,你就有希望改善自己和你的生活。然后你会更快乐。

我们人类有一种自然倾向,即,会无形当中夸大我们的积极品质,并与他人进行比较。这被称为“自我提升偏差”(self-enhancement bias),它会导致各种认知扭曲[1]。

早在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多达80%的司机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高于平均水平[2]。如果你是一名普通司机,你必须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即便你坚信自己是个例外。

微信图片_20240612161356.png

© Sophie Blackall

人们也倾向于在积极的道德特质上给自己打更高的分数:例如,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勤奋、诚实和热情。而对于消极特质,他们倾向于给他人打更高的分数,比如认为别人懒惰、冷漠和虚伪[3]。这种情况在年轻人和中年人中尤为明显,他们在多项指标上都将自己评为高于平均水平。

这种倾向的原因之一是,作为一种保护,它可以防止因与他人进行负面比较而带来的心理痛苦。神经科学家在2013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发表文章[4],通过磁共振成像(fMRI)和PET扫描显示,优越感会刺激多巴胺的释放,进而抑制大脑中一些区域(如背侧前扣带皮层)的活动,这些区域与心理痛苦相关[5]。

不出所料,不进行自我提升的人似乎比那些进行自我提升的人遭受更多精神上的痛苦。尽管因果关系尚不明确,一些研究者认为[6],那些能准确评估自己的人往往是患有情绪障碍(如抑郁症)的人,这种现象被称为“抑郁现实主义”(Depressive realism)。

被告知你很出色,甚至是完美的,这迎合了你自我提升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你善意的亲人会这么做。你可能也会对自己这么说;许多心理技术都是建立在我们的自我提升偏见之上的,例如通过积极肯定的自我对话来提升自尊。

正如艾尔·弗兰肯(Al Franken)在《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中扮演的角色斯图尔特·斯莫利(Stuart Smalley)对此进行的模仿,他的口头禅是:“我足够好,足够聪明,而且不管怎样,人们都喜欢我!”

微信图片_20240612161111.png

© MedicalNewsToday

虽然自我提升在短期内感觉良好,但它并非解决生活问题的长久之计。迟早,你会不得不面对与真相的痛苦调整。例如,发表在《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th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的研究表明[7],当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术能力有过高的评价时,他们的积极情绪就会提升——也就是说,他们感觉更快乐。

但优越感的幻觉并没有转化为更好的学术表现。实际上,这些学生往往无法达到他们的学术期望,从长远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自尊心下降。

所有这些都表明,从短期来看,我们不断赞扬他人(尤其是孩子)以提高他们的自尊,但从长远来看,年轻人的情绪障碍可能会急剧上升。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天有这么多年轻人最终认为世界充满敌意:“如果我很棒,那么其他人一定在给我制造问题。”你可以看到,当他们在学校或工作中的表现与他们的自我提升偏差不符时,有些人会认为自己的处境是痛苦和不公正的。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面临一个两难处境:我们希望自己感觉更好,也希望让别人感觉更好,但人们倾向于通过自我提升来达到这一目的,这只是一种短暂的权宜之计,可能会带来持久的最终代价。以下是四段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和他人的话。

1、你并不完美,但你很正常

与其试图消除负面情绪,不如先强调自己和他人都是不完美的,这很正常。痛苦,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都是出现问题的迹象。我们通常将其视为自己有某些方面有问题或异常的证据。这一点在我们的文化中得到了加强,这种文化倾向于将心理不适诊断为需要治疗的病症,而不是作为生活中的常规部分。

当然,以抑郁或焦虑形式表现的心理痛苦可能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病症。但是,一般心理和情感上的痛苦本身是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你从未感到悲伤或自卑,那反而可以很好地证明你有问题。

微信图片_20240612161432.png

© Jan Buchczik

2、接受自己

从心态上来说,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比试图说服自己不完美更健康。事实上,用这种同情心对待自己,而不是谴责或欺骗自己,会让你对他人更有同情心。2020年的研究人员发现[8],当人们接受自己的缺点时,他们对自己在浪漫伴侣和熟人中察觉到的缺点也变得更为宽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意味着不加判断地承认,犯错只是人之常情,并用心观察痛苦。

3、努力改进

承认“我现在在这方面有缺陷”并不意味着“我将永远有这个缺陷”。相反,自我接纳可以而且应该促进进步。如果你成年后学习过第二语言,你就会知道,以良好的幽默感接受自己早期的无能是极其重要的,这样你才有动力去改进和练习新语言,犯了错误也不会感到尴尬。但你也应该抵制自我提升:如果你假装自己已经可以流利地说话,你就不会取得进步。这适用于任何不足之处。

4、不要责怪他人

如前所述,自我提升的最大问题在于长期面对自己不完美的痛苦现实。那是我们注意到认知失调的时刻,两种信念(我很优秀/我不优秀)处于不相容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可以激发一种外部解释:例如,我天生优秀,但种种努力被外在的人或事给阻碍了。这可能是真的,但它往往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欺欺人,会导致很多痛苦。

学者们表明,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人,往往倾向于将自己糟糕的选择归咎于他人[9]。这种错觉可以在短期内消除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但学者们建议,自己的决定自己承担,是管理负面情绪更好的长期策略。

最后一个建议:重新审视你和他人的缺陷,不要将其视为失败,而是将其视为需要解决的有趣难题。如果你喜欢猜谜,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你最初喜欢的是那些易于破解的谜题,但很快就会感到无聊,并开始寻找更难的谜题。可如果太难,你又会感到沮丧。

在你进行运动或学习乐器时,这一原则同样适用。在每个技能等级上,太容易和太难之间都存在一个黄金均衡点。随着你技能的不断提高,你可以应对更多的挑战,享受的范围也会相应上升。

生活的挑战就像谜题。我猜,当我们用自我提升来避免奋斗带来的不适时,我们无意中被困在了自我改善这一游戏的享受区域之下,这可能也是当今研究人员发现不幸福感增加的一个很大诱因。你不需要做任何改进,因为你已经很完美了?那得有多无聊啊!

文/Arthur C. Brooks

译/腐竹与瘦竹

校对/tamiya2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腐竹与瘦竹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评论
科普中国●yling
庶吉士级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期望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完美。社交媒体上满是光鲜亮丽的生活展示,让我们不禁自我怀疑,感觉自己永远不够好。但真正的成长和幸福,源自于一种看似简单却极难实践的能力,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不仅是一种自我接纳,更是一种深刻的自我解放。
2024-06-13
科普lyjzgf
庶吉士级
虽然正面鼓励是必要的,但平衡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鼓励自我提升和持续学习,才是通往个人幸福和成功的健康路径。
2024-06-13
科普科普知识的摇篮!
太师级
相信自己,幸福生活,走好人生每一步,认真学习个人成长和发展中,挑战的适度性、心流体验以及自我提升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在不断的自我提升和现实接受之间找到平衡,从而提高整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