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CT和磁共振肠道造影:肠镜之外的选择

幽微之光
原创
与大家分享 科普影像检查技术相关知识,共同守护生命健康。
收藏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乃人生之头等大事,一旦胃肠道不适,生活质量将会受到明显影响,那么如何知道我们的胃肠道是否健康呢?众所周知,胃肠道的常规检查包含三类,一类是实验室检查,也就是大便常规,它对于绝大多数肠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第二类是胃肠镜检查,它是诊断胃肠道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第三类是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内镜、钡餐检查及CT/MRI肠道造影检查。

胃肠镜都有一定长度,从口腔进入的胃镜主要用于诊治胃及十二指肠部位的病变,从肛门进入的结肠镜主要用于诊治大肠(结直肠)和回肠末端的病变(图1)。小肠镜不同于胃、结肠镜检查,小肠镜经口进镜,可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抵达回肠中上段;经肛进镜可观察大肠、回肠,部分可到达空肠末端;如需完成全小肠全面、彻底、无盲区的检查,则须采用经口和经肛对接的方式才行,其检查难度大、耗时长,需要在插管全麻下进行,因此,小肠镜检查一般不会作为医生的首选,那么当可疑小肠问题时,我们又该选择什么检查呢?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CT和磁共振肠道造影。

CT/MRI肠道造影是通过引入足够对比剂、充分扩张肠管利用CT/MRI 扫描来清晰勾勒肠壁、肠腔及肠管外病变的一种检查技术,它无需麻醉、无痛苦、无羞羞,简便快捷,适用于小肠梗阻、小肠肿瘤、炎性肠病(克罗恩病)、小肠结核及缺血性肠病等,特别是对于一些肠镜(包括胶囊内镜)均无法通过的狭窄性病变,CT/MRI肠道造影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除了能显示肠壁、肠腔内外、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血管以及毗邻结构的关系,还能显示炎症增厚肠壁、狭窄长度以及肠外并发症,同时还能观察扫及范围内的腹部实性脏器是否有病变及肿瘤数目、定位、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由于胃肠道走形范围较广,分布于整个腹腔,因此肝脏的大部分(2/3)、胆囊、胰腺、脾脏、肾脏、膀胱及前列腺(男性)和子宫附件(女性)均在扫描范围内。因此,一次CT/MRI肠道造影检查,除消化道(胃至直肠)外,基本上全面覆盖了整个腹腔的脏器。

那么,CT/MRI肠道造影检查前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由于我们的胃肠道承载了重要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其内通常充满了食物残渣和消化后形成的粪便,它们的存在会影响医生的观察、诊断,同时如果检查时肠道为塌陷状态,塌陷的肠段易被误认为肠壁增厚,造成误判,因此在检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

第一步:清洁肠道(配 图2、3)

1、检查前24h行无渣饮食,忌食产气食物

2、检查前12h,进食流质

3、检查前6h,口服洗肠液(和爽)

4、排清水样便

第二步:充盈肠道

1、配置甘露醇混合液2000ml,每1000ml=20%甘露醇250ml+5%糖水500ml+饮用水250ml

2、检查前45分钟、30分钟、15分钟及进入检查室前口服甘露醇混合液500ml(根据患者耐受做调整,以腹胀而无恶心、呕吐感为宜)

3、特殊情况:对于不能耐受的儿童和老年人,不能耐受1500~2000ml的等渗甘露醇溶液,可以服用500~1000ml溶液;糖尿病患者,可使用温开水替代;对于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无需口服对比剂,可直接利用梗阻肠道内的液体形成良好的肠腔扩张状态

第三步:抑制蠕动

检查前10分钟,肌注间苯三酚,抑制胃肠道蠕动,以获得较好的成像效果。

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2021,上海)指出,在疑似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且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中,应首选小肠CT/MR成像等横断面成像(可同时对肠壁和壁外情况进行评估),对于已确诊的克罗恩病患者,推荐行小肠CT/MR成像以评估病变的程度和位置,识别狭窄并评估腔外病变情况,可见CT和MRI肠道造影在小肠检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那么CT和MRI肠道造影有什么区别呢?

CT肠道造影操作简便、扫描速度快、成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具备强大的后处理功能来多方位多角度显示疾病,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MRI肠道造影无辐射、软组织对比度好、多方位成像、多角度观察,具备电影及功能成像优点,但成像时间相对长,对患者呼吸配合要求高,适合于年轻特别是需长期随访和评估的年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