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伯(化名)不慎在海边摔了一跤,以为只是小伤,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受伤的右手竟整个肿胀起来,由于病情进展迅猛,最终不得不截肢保命。经检查,他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
医生提醒,夏季是海洋创伤弧菌感染高发期,感染者起病急、进展迅猛、救治困难,应尽早诊治。本期为您详解这位“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接诊了六十来岁的患者王大伯(化名)。
“人送来时非常烦躁,意识已经不太清楚,一直喊痛。患者的右手手背及前臂肿胀厉害,部分皮肤发黑坏死,手臂不断有渗液滴下,人出现感染性休克、肾功能损害等,病情危急!”福医二院基本外科/整形外科主治医师介绍。
当即,急诊科联合基本外科/整形外科紧急会诊,考虑他伤情紧急,马上给予补液抗休克、抗感染、脏器功能维护等一系列治疗,待生命征稍微稳定一些,迅速送往手术室施行清创引流术,术后又紧急送到ICU继续抢救。
抢救的过程中,医生将王大伯的渗液进行培养,确诊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由于病情发展迅速、伤势严重,在ICU抢救两天后,感染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只能截肢保命!”福医二院基本外科/整形外科主任医师解释,由于感染无法控制,若继续发展,病人很快会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危及性命。
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医院骨科团队为王大伯做了截肢手术,截掉其右臂。术后,他被推进ICU继续抢救。
好在,经全力救治与综合治疗,王大伯终于脱险,目前病情相对稳定。
创伤弧菌为何如此危险
发病速度快、病死率高
海洋创伤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常寄生在虾、蟹、蚌及牡蛎等海洋生物中。感染者起病急、进展迅猛、救治困难,若在48小时内未能及时治疗,死亡率能达到50%以上;若超过72小时都未经有效治疗,死亡率接近100%。由于创伤弧菌的毒性太强,又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
“这位患者是我们今年接诊的第一例海洋创伤弧菌感染者。”王朝阳主任医师介绍,感染海洋创伤弧菌的几率不高,但一旦感染,具有高度致死性。去年一位患者在海边被牡蛎壳刮到,结果引发下肢感染,最终抢救无效,人没了。
两种感染途径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因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海水或海产品刺伤皮肤而感染,细菌通过破损的皮肤快速传播,并引发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导致严重的坏疽,继而发生脓毒血症。不少感染者不得不截肢(指)保命。
另一种是进食被海洋创伤弧菌污染的海产品,海洋创伤弧菌经胃肠道黏膜入血引起全身感染。其中,创伤感染型最常见。
此次脱险的王大伯是一名环卫工,因为在海边清理杂物时不小心摔倒,除了手部,头面部也受了伤。医生表示,他的右手手背只有一个伤口,正是手部伤口感染了海洋创伤弧菌,细菌蔓延到肘部,而头、面部伤口未检测到这种细菌。
这些人群要特别小心
医生指出,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多出现在3—11月,夏季是发病高发期。一方面,夏季水温较高,适合海洋创伤弧菌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人们去海边游玩、处理海产品及食用海鲜的机会更多。
感染海洋创伤弧菌的人并不多,但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慢性肾炎、痛风、血友病、肿瘤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群体发病率较高。
如何预防感染
1 伤口远离海水受损的皮肤或裸露的伤口要远离海水。
2 处理海鲜要小心处理海鲜时要特别小心,尤其是患有基础性疾病或自身免疫功能较差的人,清洗处理食材时要尽量戴上防水厚手套,或借助尖刀、钳子等工具防止被刺伤。
3 避免进食生海鲜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高危人群,要避免进食生海鲜。
医生强调,平时被鱼刺、贝类刺伤,应立即用清水清洗伤口并消毒,若伤口出现异样,应立即就医。若因为接触海水、海鲜或被贝类、鱼类刺伤肢体而引起感染、发烧,出现低血压和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把受伤过程详细告诉医务人员,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