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桂林、梅州汛情牵动人心,暴雨之后,这些你一定要注意!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近期,福建、广东、广西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出现洪涝、山洪、滑坡等灾害。漓江桂林水文站于6月20日00时55分出现148.88米(警戒水位146米)的洪峰水位,超警2.88米,相应流量6380立方米每秒,为超三十年一遇洪水。

中央气象台6月20日10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6月20日14时至21日14时,重庆、贵州北部、湖北西南部和东北部、湖南西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以及黑龙江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重庆南部、贵州东北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3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6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图片

图源:中央气象台

在关注暴雨强度的同时,你是否注意过另一个问题?暴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影响,面对多雨的天气,关注城市的建设问题,积极防范城市内涝,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关注其背后更深层的隐患——那就是个人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暴雨过后是疾病多发期。

Part.1

雨后城市是致病细菌的天然培养基

为什么暴雨后会引发多种疾病?

暴雨后,因污水反流导致的大量垃圾留在街面,如果未及时清理,这些垃圾会成为致病基因天然的培养基,给各类致病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环境。

这样一来,暴雨后本来人体的自我防御能力就会下降,如果再加上排水不利造成的外部环境变化,人体极易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那么,到底会引发什么疾病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对疾病的种类和危害进行分析,细分控制疾病的方法。

Part.2

要防的疾病多到数不过来

1. 通过饮食引起的传染病流行

暴雨过后,大量垃圾、废物被冲入水中,使得生物源性污染剧增;同时,未能及时处理的工业废弃物可能引起严重的化学性污染。上述因素导致内涝城市的卫生环境严重受损,细菌迅速增殖,这可能直接污染饮用水,甚至引发肠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比如,大规模的群体腹泻等。特别是学龄期儿童,由于抵抗力低下、对污染饮用水或食物的辨别能力差,儿童非常容易感染,一旦感染,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广西南宁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暴雨后居民的腹泻发生率达11.18%,症状从轻度腹泻到高热、意识障碍均有发生,致病菌多数为大肠埃希菌。

图片

(曾经,“我”在暴雨里用电驴冲浪)

如果暴雨引发城市内涝,那么,环境将遭受严重破坏,垃圾、粪便无法及时处理,医疗保健系统受阻,药品器械短缺,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疫情监测以及有效的防控,会使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暴露和扩散。特别在南方地区,血吸虫病往往伴随着洪涝而暴发。这是由于水灾造成钉螺大面积扩散,且水灾发生时群众常赤足在水中行走,接触疫源水的机会增多,容易感染血吸虫病。

而且内涝过后,街道中的积水常会聚集血吸虫及其他寄生虫,因此群众应该避免蹚水,如若无法避免积水中行走,需穿上防水靴,回到室内尽快清洗干净并换上干燥鞋袜。

2. 鼠源性或虫媒性疾病的蔓延

夏季的强降雨后,蚊虫产卵的水体增加,造成灾后蚊媒孽生地扩大,为蚊类的孽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如果不积极防蚊,还增加了被蚊子叮咬的机会,蚊子引起的虫媒传染病风险也随之上升。由于积水导致人接触自然疫源地及媒介昆虫等的机会增多,增加了感染的概率,如粪便、垃圾和腐烂变质的有机物质(包括牲畜尸体)得不到妥善处理,滋生蚊蝇,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的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最后,洪水改变了鼠类的生存环境,造成高地的鼠密度上升,与人群接触自然疫源地机会增多,容易导致鼠源性疾病的蔓延。

3. 灾后皮肤性疾病高发

夏季暴雨天气,环境高温高湿,人体皮肤长时间受到汗液浸渍,维生素消耗多而补充不足,以及各种有害生物损伤皮肤,极易引发皮肤病,常见的皮肤病有癣、浸泡性皮炎、虫咬类皮炎、痱子、阴囊炎等,癣和虫咬类皮炎对群众的影响较大。

因此,在持续强降水的日子里,应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提高免疫力;外用防蚊防虫药物,以防皮肤受损感染。

图片

图源:pixabay

Part.3

从细处控制疾病流行

既然,暴雨过后,尤其是引发内涝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这么多种的疾病,那么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呢?

1. 及时处理污染物

一旦发生暴雨后城市内涝,首先加强灾后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重点监测发热、腹泻人群,留意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及流行趋势、疫情动态,及时报告传染病与可疑传染病。如发现传染病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扩散,并对患者的排泄物集中深埋处理、避免污染水源;同时对患者的生活用品集中消毒处理,并积极杀虫、祛蚊,防止虫媒性传染病的蔓延。

2.防止“病从口入”,注意饮食和水源安全卫生

雨后,要注意不要饮用生水,不吃存放过久或已经变质的食物、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与家畜肉、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或副食品,不用洪水清洗碗筷或水果蔬菜,不用洪水漱口。

除了注意饮食卫生之外,最好每餐食用少量醋和蒜,增强胃肠道的防御能力。此外,还要注意保护水源,防止饮用水被污染,如果饮用水浑浊,须经有效的消毒、净化后方可饮用。

3.远离你家的蚊虫

要防止被蚊虫叮咬,尽量穿长衣、长裤,扎紧领口、袖口和裤腿。被蚊虫叮咬后,应立即对病灶处进行消炎、止痒,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对患处用力搔抓,必要时进行专科治疗。

图片

图源:veer图库

Part.4

连日暴雨的天气,有哪些人要更小心?

虽然,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强,内涝已经越来越少见,但是暴雨天气里,即使不引发内涝,还是有些与健康有关的事项需要注意,特别是某些特殊人群。

1.谨防淋雨

淋雨过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发生大叶性肺炎,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由于大叶性肺炎对肺组织与呼吸功能影响较大、容易遗留后遗症,因此需要谨防淋雨,特别是大量运动后的健康人群、已经罹患呼吸道感染并且尚未痊愈的人群、罹患糖尿病、肺气肿、贫血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2.减少雨天出行

对于病情控制不佳的患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人群,暴雨期间应该减少外出、避免受寒并适当增加室内活动,防止急性缺血事件的发生。

雨中出行时,往往步伐较快、心跳加速,因此机体代谢率常会升高,心、脑耗氧量较平时增加。患有冠心病的人群,雨中快速行走常常易诱发心肌缺血、出现急性心梗;患有脑血管狭窄(尤其是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后循环供血动脉)的人群,雨中行走可诱发脑血管痉挛,引起脑供血不足,严重时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发作。

下雨天了怎么办?强降雨不仅需要防汛,还需要防病。让我们积极做好自身的疾病防控,等待雨过天晴。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悬壶科普团队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科普博览立场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

评论
无为通达
学士级
暴雨之后,我们应避免进入洪水淹没的区域,以免发生危险,同时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饮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水,以及食用不洁净的食物。另外,在暴雨天气时,也要注意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汛情预警,做好防范工作。希望桂林、梅州的汛情能够早日得到控制,当地居民的生活也能尽快恢复正常。
2024-06-23
科普5e92e3a02c1b2
太傅级
洪水无情,人要有情,在关注气象信息的同时,切实做好暴雨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生产等带来负面因素的应对措施。
2024-06-23
样妞儿
少傅级
灾难无情,人有情,注意安全,注意卫生,平安你我他!
2024-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