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首届宁夏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三等奖作品展示:狗不理包子

宁夏科学传播
原创
致力于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
收藏

编辑:刘宇心 审核:杨鹏斌

银川市 贺兰县回民高级中学 2021级 唐瑞 省级三等奖 指导教师:杨 云

民以食为天,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物清单上,人们怀着对食物的理解,在不断地尝试中寻求着转化的灵感。

“狗不理”创始于1858年。清咸丰年间,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好养活。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天津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做小伙计,狗子心灵手巧又勤学好问,加上师傅们的精心指点,高贵友做包子的手艺不断长进,练就一手好活,很快就小有名气。

三年后,高贵友已经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独立出来,自己开办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他用猪肉的比例加适量的水,佐以排骨汤或肚汤,加上小磨香油、特制酱油、姜末、葱末、调味剂等,精心调拌成包子馅料。包子皮用半发面,在搓条、放剂之后,斡成直径为8.5厘米左右、薄厚均匀的圆形皮。包入馅料,用手指精心捏折,同时用力将褶捻开,每个包子有固定的18个褶,褶花疏密一致,如白菊花形,上炉用硬气蒸制而成。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名声很快就响了起来。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

刚出屉的包子热气腾腾,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做工上更是细致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味道鲜美,含在嘴里回味无穷,肉有肉的味,菜有菜的味,肉口感顺滑,而菜让本来油腻的肉更加爽口,还有汁呢!从笼子里夹出一个白乎乎、热腾腾的包子,那包子像一块大海绵,又像一块白棉花,软软地摸起来可舒服了。我用一根手指头轻轻一嗯,包子立刻凹下一个深深的小窝窝,好像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那可爱的小酒窝,手指头一松开那包子又迅速地还原了,很有意思。据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京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尝后大悦,曰:“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由此可见,狗不理包子名扬四海,深受人们喜爱。

狗不理包子不仅大小整齐,色白面柔,香而不腻。还是中国灿烂饮食文化中瑰宝,被公推为闻名遐迎的“天津三绝”食品之首。历经一百六十多年的狗不理包子,经创新和改良已形成秉承传统的猪肉包、三鲜包、肉皮包和创新品种海鲜包、野菜包、全蟹包等六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被誉为“津门老字号,中华第一包”。

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常无奇,“狗不理包子”流传至今,承载着人们对食物的传承,在某个瞬间,创造了舌尖上的奇迹。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