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动物也要“搭便车”

课堂内外
原创
课堂内外倡导“科学、人文、生活”的理念,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收藏

摘自:课堂内外初中版·科学少年2023年11月第3周刊(总第1165期)

文/索何夫

绘图/江江江师兄

编辑/毛颖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海鲜市场里,虽然海鲜们大多泡在水里,但表面却总是脏了吧唧的,尤其是那些带着外壳的软体动物,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原来是因为有各种各样“搭便车”但却基本没法吃的家伙赖在上面。这些搭便车的家伙被统称为“污着生物”。你是不是跟小编一样好奇,海洋里的污着生物到底属于哪门哪派?又是何方神圣?

海洋里的搭便车生物

•搭车生物1号:“特立独行”的甲壳动物

在我们日常所食用的水产品中,虾、蟹乃至螳螂虾这些甲壳类占了不小的比例。它们浑身上下包裹在一层坚硬的“盔甲”之内,长着满是尖刺和钳子的分节肢体,看上去就不太好对付。但有趣的是,在各种海鲜身上黏着的污着生物中,有许多是它们的远亲。
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藤壶,它是甲壳纲蔓足亚纲里最为典型的物种。这些家伙的幼虫一旦找到适合定居的地点,就会迅速“安营扎寨”,在落脚之处搭建起一个由石灰质壳板形成的“住所”。典型的藤壶壳板是圆锥状的,中央有开口,看上去很像一个壶,而它的触肢就从“壶口”里伸出,依靠过滤周围水体中的有机质微粒过活。

事实上,藤壶们并不直接从它们黏附的对象一一礁石、贝类、虾蟹、海龟甚至鲸类--身上直接获取营养。不过,这并不代表它们没有危害:鲸类、海龟会被大量增长的藤壶严重影响游泳速度和灵活性,从而导致生存能力下降。很多鲸类甚至会主动剐蹭人类的船只,以摆脱藤壶的纠缠。长在船底的藤壶更是会影响船只的航速,必须定期清理或通过化学涂料阻止其滋生。

•LINK

据国外统计分析,海洋污着生物每年让全世界的船舶燃料增耗 40%以上,经济损失高达75亿美元。

•搭车生物2号:麻烦的“瓜子”

贝类在污着生物这一行里干得也不错许多双壳类软体动物都能分泌出强韧的蛋白质足丝,将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各种地方,然后依靠过滤海水度过“饭来张口”的悠闲一生。其中,贻贝和牡蛎是最典型的两种生物。
虽然都是重要的经济海产品,但“随性”而胡乱生长的贻贝和牡蛎也会给海产品养殖户们带来许多麻烦。被称为“海瓜子”的多种小型贻贝虽然在南方沿海被当成不错的零食,可是它们一旦大量繁殖,就会对更有经济价值的软体动物亲戚们——尤其是扇贝——的养殖带来麻烦,它们的附着会损害各种养殖用笼网,并与养殖贝类形成营养竞争。而牡蛎们的附着造成的麻烦更大:这些有着不规则外壳的家伙如果在其他螺、贝身体上直接附着生长,甚至有可能导致后者死亡。在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一次牡蛎和贻贝的爆发甚至可以让扇贝减产三分之一以上。

与藤壶之流相比,这些贝类的附着造成的问题只多不少,因为它们危害的对象是自家的软体动物亲戚们。使用毒性涂料来保护养殖笼网固然可以产生一定的抵御效果,但也会伤害养殖贝类自身。而人工清除这些污着生物更是费时费力的麻烦事儿。好在因为本身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牡蛎和贻贝们的名声在一般消费者那儿还不算差,只是养殖户们就会因为它们头疼了。

•搭车生物3号:人类的远亲

在所有污着动物中,有一类家伙长得特别诡异:这些生物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个柔软的囊状物,有些像海绵,但却意外地坚韧。如果用力挤压的话,这些古怪的“袋子”还会喷出许多水来。大多数见到过它们的人甚至无法分清这到底是动物、植物还是别的什么,更别说弄明白它们的真实身份了。少数人才知道,在所有固着在海洋生物体表“搭便车”的家伙里,只有这些古怪的玩意儿才是人类的“亲戚”。

没错,这些家伙就是海鞘,脊索动物中的原始成员。

在遥远的古生代初期,我们与海鞘的共同祖先成功地演化出了脊索动物们,这些祖先们的一部分后代继续选择精进这一器官,最后变成了几乎占据全部高等生态位的脊椎动物,而人类自然也名列其中,另一部分则“不争气”地选择了当“家里蹲”:海鞘的幼体事实上是可以游动、拥有脑部,而且具备一条位于身体中央的神经索的,但只要找到固着地点并开始“安营扎寨”,它就会迅速退化掉这些“高级装备”,变形成一只依靠过滤海水为生的“大口袋”。这种“不思进取”式的生存方式虽说看上去有些窝囊,但确实让我们的这些远房亲戚安安稳稳地生存了下来,直到现在。

当然,海洋里爱搭便车的家伙还不止以上几位,许多生物都喜欢攀附在其他物体身上,以各种方式养活自个儿。无论是藤壶、海鞘还是别的污着生物,其实都很难为自己的“房东”支付什么“房租”,海鞘因此它们与贝类之间的关系算是典型的“外共生+偏利共生”。那么问题来了,啥是外共生和偏利共生呢? 我们接着往下看。

不同的“共生”

生物学上的“共生(symbiosis )”和“寄生(parasitism)”看似是难以区分的一对概念,但其实二者的分界很明显:当两种生物通过生存在一起获取好处时,它们就构成了“共生”关系;但只有当其中一方依赖另一方提供生存所需的营养,但不给予对方好处时,才会形成“寄生”关系。如果进一步细分,共生关系又可以分为外共生和内共生,以及互利共生和偏利共生。前者取决于共生的一方是生活在另一方体内还是体外,后者则取决于共生双方的哪一方获利更多。

评论
飞马腾空
太师级
阅读
2024-06-28
科普5dfc4f1bb909c
少师级
2024-06-28
刘春雨12345
少傅级
已阅
2024-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