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理论
概念:
根据符号学的理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又是表达思想感情的物质手段。简言之,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当代设计学借助符号学的方法使自己由技术—数学或美学—数学的理论过渡到一种具有普通性的理论。它不仅涉及技术的物质性、功能性和审美状态的数值规定,还涉及设计对象的产生、使用和适用与传
代表人物:
德国哲学家马克斯·本塞,其对符号学在设计领域里的应用作了开拓性研究。本塞按照符号学理论将世界分为四种对象:自然对象、技术对象、设计对象和艺术对象;四种对象分别通过三种参量来规定:固有性、确定性和预期性。人们从设计对象可以被规划、实施和应用这一观点出发,由此区分出三个阶段,即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应用阶段。
拓展运用:
西方设计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将符号学方法用于建筑设计。建筑语言所传达的各种意义便是建筑功能作用的结果,其深层结构被概括为:(1)建筑是人类活动的容器;(2)建筑是气候的调节器;(3)建筑是某一文化的象征;(4)建筑是对资源的利用。其表层结构,即建筑形式则是功能的表现者。
评价或影响:
符号学理论无疑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极有启发的分析方法,使人们可以尝试用它来探求视觉世界。意大利哲学家艾柯使用符号学的方法分析建筑;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用它分析设计作品;设计师们也开始认为符号学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消费者的意愿和需求。然而就目前而言,关于符号学的讨论大多限于理论的争辩,设计家们还难以真正理解其理论意义,也难以将其理论运用于设计实践。这也正是设计学研究的意义所在。
播功能。
结构主义
概念:
结构主义理论是一种社会学方法,其目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手段。
代表人物:
最著名的结构主义倡导者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他在《野性的思维》中,他用结构主义方法探讨过艺术的特性。对当代设计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法国结构主义哲学家是福柯和罗兰·巴特。
福柯提出“无意识结构”概念,认为这种先验的结构早在婴儿、神话、宗教仪式中无意识地存在着,它是一种静止的、孤立的、纯粹同时态的结构,这种无意识结构几乎隐藏在一切文化形态之中。任何知识从本质上讲都只有“无意识结构”。
巴特认为,不应当从视觉设计的观点来看待大众文化,而应该认识到大众文化揭示了当代社会潜在的框架结构。他力图从设计的世界里推导出图像与形式的意义,用他的话说就是图像与形式的神话。罗兰·巴特的著作对设计师们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享有传奇式地位的《神话》一书,用符号学的方法讨论了神话利用设计方式来传播的途径,认为设计最有能力将神话付诸于持久、坚实和可触的形式,并最终使设计成为现实本身。
解构主义
概念:
解构方法是从符号学引申出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所要解构的是社会模式和大众传媒中有关性别、地位的流行套语。对待图像,解构方式企图揭示其多层面的意义。按照解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符号学原理来分析图像,并且分别说明其视觉的、文化的以及语言的意义,这一分析过程被解构主义理论家称之为解码(decoding)。
解构主义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其《论语法学》一书中确立,之后便作为一种批评类型被理论家们用于对一切研究领域里方法论问题的全面探讨。一般认为,解构主义揭露传统的偏见和自相矛盾,注重详细解读,具有浓厚的哲学兴趣。
特点:
最大特点—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解构主义设计师共同点—赋予设计作品各种各样的形态,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使其作品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结构主义设计作品的特征是—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是多元的,非同一化的,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
代表人物:
法国社会学教授鲍德里亚是后现代主义最著名的理论家。他曾用解构方式探求广告与消费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尤其对所谓原创性提出挑战。受鲍德里亚的影响,多默于1990年出版了《现代设计的意义》,他用更为精致的解构方式分析设计的意义。设计分为“显性设计”和“隐性设计”两种:显性设计是风格设计;隐性设计是工程设计。显性设计的目的在于引导消费,而隐性设计决定设计品的功能。
**设计案例:**Richard B·Fisher中心:弗兰克·盖里 2003年